影片开拍之前,最让导演纠结的无疑是刘三姐的演员人选。
苏里曾考虑过杨丽坤,她刚凭借《五朵金花》大火,而且颜值也高,这一提议得到剧组的同事们一致认可。
但因为是在广西取景,所以他们希望多用广西本土演员,所以只能另寻她人。
之后苏里选中的是广西彩调剧团的演员傅锦华,作为团里的台柱子,傅锦华唱腔洪亮优美,不止一次在各种表演中饰演刘三姐,还受到过领导的接见。
但由于傅锦华的形象太过成熟,再加上唱歌时口型张的太大有些不美观,不太符合苏里心中刘三姐的形象。
就在这时,苏里突然想到了原本安排在片中饰演阿牛妹妹“舟妹”的黄婉秋。
但因为黄婉秋当时只有17岁,苏里觉得年龄太小无法演出刘三姐的气质,便暂时搁置了这个想法。
之后苏里又找了不少人来试镜,挑来挑去也没有合适的,就在这时,担任艺术局局长的田汉提出黄婉秋的形象挺适合刘三姐,让苏里找她试试。
没办法,苏里只好让黄婉秋换上刘三姐的服装试戏,没想到效果却出乎他的意料。
无论是面对恋人时的甜蜜和羞涩,还是面对财主欺凌时柳眉倒竖的勇敢无畏,黄婉秋都拿捏得非常到位,活脱脱就是刘三姐的形象。
唯一的遗憾是黄婉秋只是一个中学生,虽然也会唱歌但并没有受到过专业训练,歌唱水准还远没有达到电影要求的高度。
苏里只得把唱功一流的傅锦华找回来给黄婉秋配音,虽然没能演成刘三姐,但傅锦华没有抱怨,二话不说就答应了导演的请求。
后来傅锦华主演了1979年的《刘三姐》,也算是弥补了当年的遗憾。
到正式拍摄时,黄婉秋由于之前没有拍戏的经验,几乎每场戏都要拍好几遍。
比如抛绣球的那场戏,黄婉秋在拍摄时怎么也抛不好球,为此引来导演一顿责骂,为此黄婉秋也没少抹眼泪。
好在有苏里和饰演老渔夫的演员张巨光的指导,黄婉秋逐渐克服了紧张的情绪,在镜头面前也更加自然,成功把刘三姐聪明、敢于斗争的气质塑造了出来。
很多人至今都还记得,影片最后刘三姐和阿牛哥在大榕树下那段情意绵绵的对唱。
那句“哪个九十七岁死呀,奈何桥上等三年”,缔造了新中国爱情电影的一段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