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河》
所以在《大明宫词》里,周迅只要像她自己一样,开心时蹦蹦跳跳、想笑就笑想哭就哭,就能塑造好一个灵动的太平公主。而能获得这角色,仅仅是因为试戏时,导演李少红发现周迅演戏全凭感觉," 没有学院派教条的那一套 ",小太平公主一角非她莫属——
周迅的 " 感觉 ",就是她的绝杀技。
" 下凡 "
2006 年,32 岁的周迅成为香港电影金像奖和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女主角。
为她带来影后桂冠的,是《如果 · 爱》里的孙纳一角。北漂的孙纳想当歌舞演员,最后也确实成了大明星,这几乎是照着周迅的人生轨迹设定好的。后来出演冯小刚《夜宴》的青女,周迅也说过," 戏里的情感,是我和青女共同经历的。"
《如果 · 爱》 来源:@Feeling_Right
之后的作品,不管是《画皮》《风声》,还是《李米的猜想》,周迅在表演上获得的认可,都与 " 灵气 "" 天赋 " 有关。依赖感觉就能演好戏,观众自然会认为她是有灵气的、有表演天分的。而被忽视的是,这条跟着感觉走出来的星光熠熠的路,是因为在那些年里,周迅总能遇到适合自己的角色。
如果一直这样幸运地遇到与自己生命和情感体验相同的角色,周迅或许会在大众对她的固有认识里一直演下去,直到退休。只不过,现实的残酷之处在于,有灵气的女演员也是会衰老的。
" 有人告诉我说,东方的女性就是这样的,不会变得成熟,不会变得艳丽,只会直接变老。" 周迅也曾在采访里提到这一点。而国内的影视行业,基本只存在少女和母亲两种角色,仿佛一个女演员只要进入中年,就只能演谁的妈妈——
行业还没有进化到能为正在衰老的女演员们源源不断地提供好的剧本、有力量的角色的地步。现实情况如此,像周迅这样的天赋型、感受型女演员,少有能在大银幕里优雅地老去的机会,仙女也只能下凡。
在 2018 年末《如懿传》开播,已经 44 岁的周迅迎来了第一次大规模的口碑争议。当观众毫不客气地讽刺她 " 装嫩 "" 出戏 "" 灵气全无 " 时,忽略了至关重要的一点:不管一个多么明亮耀眼的女演员,只要变老,就可能一无所有,不止女演员,所有女性都在这样的环境下遭受过相同的恶意。
周迅也是 " 受害者 "。在采访中她提到,曾因为脸上的肉松弛、皱纹儿焦虑,也会因为观众的评价而伤心。在《朗读者》节目里,周迅也无奈过:" 我们(和观众)都在一起那么多年了,你们用这样的话说我好吗?"
来源:豆瓣
当然,周迅不会让自己陷在无能为力的焦虑里,她的决定是突破自己。不管是岩井俊二的《你好,之华》还是陈建斌的《第十一回》,周迅都在从原来适合自己的角色里挣脱,尝试不同的风格。在那时候的公开采访里,周迅说想要跟不同风格的导演面对面地碰触,想要去接触比较新的、以前没有碰过的东西。
" 想把我自己给破了。"
综艺时代,演员坍缩
尝试突破是周迅的主观意愿,只是在付出实际行动后,效果并不明显。近几年,出现在大众视野里的周迅,已经少有像当年一样风靡的口碑佳作了。
直到登上《脱口秀大会》,惹来 " 没文化 "" 不接地气 " 的非议,周迅的形象似乎正在遭受第二次 " 坍塌 "。
她很少在公共场合输出观点,也没有很多女演员那样振聋发聩的、在互联网被频频截图转发的金句;公开报道里的周迅,即使和亲近的朋友一起,也不擅长用言语来示好和安慰对方。
只不过,这种特质到了综艺和大众面前,变得行不通了。
在周迅走红的年代,观众了解演员最主要的途径就是影视作品,作品里的形象和表演是怎样的,就会认为演员本身也是那样,周迅的 " 仙气 " 也是大众在自己的认知里自然形成的。
但如今,互联网让遥远的 " 明星 " 近在咫尺,明星们在微博、小红书等诸多平台充分曝光,拍 vlog、发照片,时时刻刻分享自己的生活——时刻暴露在大众审视之下的明星们,有的因为分享生活立住了人设,有的因为走出荧幕失去了滤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