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这次引入的日本化妆品及护肤品,很快被一抢而空。据钟佩云回忆," 我还记得第一击是黐黑头面膜,在日本卖一千日元,八折入货,加上运费和给朋友的佣金,成本要 65 元,我卖 68 元 ...... 几十打货三日卖清!"
经此一役,叶氏夫妇便大胆引入洗头水、沐浴露等日货。后来,钟佩云又看上一批无人要的电眼捷毛机,一口气入了 800 支,作为老板娘,她站在铺头门口亲自做示范,结果一个早上就被一扫而光。
后来,叶氏夫妇又趁热打铁,在杂志上买下全版广告,简简单单列出几款产品,标上醒目大字:绝靓价,效果也立竿见影,引发了很多同行跟风。他们总结道:" 懂得宣传,生意就已经成功了一半。"
▲来源:微博 @香港商报网
经过不断发展,卓悦成为香港第一家大量引进日本品牌的集合店,凭借卖平价日货 " 出圈 ",门口货架上总堆满三、四十元一支沐浴露,十元八块一支指甲油,吸引无数学生妹,店内长年累月都人头涌动。
可到了 2003 年,非典让很多线下门店倒闭。叶氏夫妇却 " 豪赌 " 了一把,趁着租金下跌,开出了数家分店,而这次战略极其成功。这一年,卓悦成功上市,竟获得 17 倍的超额认购。
此后,卓悦凭借品类丰富、价格低廉化妆护肤品,成为了赴港游客的 " 血拼之地 "。几乎每一条香港旅行攻略,都会有 " 卓悦什么值得买 "" 哪家卓悦货最全 "" 卓悦和莎莎哪家更值得去 " 之类的问答。
2005 年起,卓悦又率先提供网购服务。那时候,内地网购还不发达,加上自由行让香港地区的代购行业如火如荼,卓悦迅速发展为香港地区最大的美妆集合品牌之一,是仅次于莎莎的东南亚第二大化妆品连锁零售企业。
叶氏夫妇赚得盆满钵满,成功跻身 " 香港豪门 " 之列。他们的儿子叶韦彤后来也追到了女星做女友,一时间也不知道是谁高攀了谁 ...... 只不过,谁也没想到,卓悦的 " 寒冬 " 来得是这么措不及防 ......
/ 叶家套现离场却不放权,
" 夺权大战 " 一触即发 /
当年卓悦之所以成功,很大原因是赶上了风口,吃到了信息差的红利。
然而,随着互联网电商的崛起、海外品牌开设官方旗舰店,卓悦的吸引力也不复当年。同时内地游客减少,也让强烈依靠游客钱包的卓悦无所适从。
显然,叶俊亨也察觉到了这一现象,于是他决定干脆放弃控股卓悦,落袋为安。
2015 年 12 月,卓悦控股公告称,叶俊亨减持卓悦股份、放弃控股,套现 3.05 亿港元。交易完成后,持股份额从原来的 57.35% 降至 41.23%。
当年,在香港市场打滚多年的内地商人陈健文,斥资逾 3 亿入股卓悦,之后当上了卓悦副主席。彼时,卓悦全年营业收入 22.87 亿港元,同比下降 18.2%。
2020 年,债务缠身的叶俊亨,再次卖股给陈健文,自己只持股 1%,陈健文以 1.58 亿元 " 接盘 " 叶氏夫妇所持有的 40.4% 股份。
就这样,陈健文成了卓悦新的掌舵人。陈健文原已持有 6.651 亿股,占卓悦总发行股本的 19.5%。这次交易完成后,陈健文的持股量提升到 59.9%。
这桩买卖本来是你情我愿,大家都拿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
可荒唐的是,叶俊亨股份都卖了,却并不打算交出实权。夫妇俩仍然担任卓悦的执行董事,并且手上还拿着卓悦的支票簿、印章等。
而陈健文掏钱买了股份,当然也不会这样做冤大头,于是他们开始了长达一年的 " 夺权大战 "。
先是陈健文召开股东大会,罢免了叶氏夫妇的董事职务,取得董事会控制权,并且由上到下,来了个人事 " 大清洗 "。据说上至人事部,下至零售门店售货员,无一幸免。这也不难理解,毕竟新老板要防 " 内鬼 "。
▲图片来源:HKET
另一边,叶氏夫妇则是一纸状书把陈健文告到了法院,说他违反了当时收购的协议,要法院直接判收购无效,想把卖出去的股份,再要回来。这就让人有些疑惑了,这都能行?
其实,这是有依据的。之前,双方签署买卖协议规定:
第一,陈健文成为卓悦大股东后,要替卓悦寻找生意机会。
第二,完成交易后的两年内,陈健文要以 8.8 亿港元购入荃湾横窝仔街卓悦大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