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一有建构 " 女神 " 倾向的或许就是排名第十的《美人鱼》,像老港片一样,周星驰还是数十年如一日地致力于发掘 " 星女郎 "。只可惜影片口碑并不尽如人意,林允的后续作品也远远没能跟上。
《美人鱼》林允
在商业电影发展初期,电影是满足男性凝视的机器,诸如玛丽莲 · 梦露等 " 香艳 " 女神占领人们的视线,好莱坞的商业片思维也极大程度地影响了香港电影的发展,俊男美女的搭配成为必不可少的商业片元素。但内地商业电影起步较晚,自 21 世纪初,以冯小刚和张艺谋为代表,市场最受欢迎的国产片就已经基本以喜剧片和战争片为主,给观众提供的核心体验是轻松幽默和视觉奇观,而不在美色消费上。反倒是由一些中小成本爱情片来提供凝视的对象。
能形成大众记忆的女神形象,才只能停留于港片印象之中。
剧集不做男频
剧集领域是为虎扑女神大赛输送提名最多的领域,其中金庸剧当之无愧为 " 男频之光 "。饰演赵敏的贾静雯、饰演周芷若的高圆圆,都曾在往届当选过虎扑女神,还有饰演木婉清的蒋欣和饰演黄蓉的李一桐今年也有入围。
毒眸曾在此前的文章中提到,在 21 世纪的头个十年,尽管翻拍金庸剧已然顶着珠玉在前的巨大压力,但仍不乏佳作涌现;但到了最近十年,新的一批金庸剧想要突破 6 分都已是难事,更别说要塑造出新一代的 " 金庸女神 "。
老 IP 改编遇到困境,新的男频 IP 也没能延续辉煌。
2019 年,《庆余年》的巨大成功开启了剧集市场的 " 男频元年 ",但此后除《赘婿》之外,再无作品能接续其影响力。曾被寄予厚望的男频 IP《雪中悍刀行》,最终豆瓣评分不足 6 分,争议巨大。
恰恰是《庆余年》与《赘婿》的成功,带来了李沁和宋轶两位新晋女神候选人——一个是去年的冠军,一个在今年的第一轮以赛前预投票第三十二名的身份打败了第一名的王心凌。
毒眸曾在过往的文章中分析过(往期文章:《< 赘婿 > 不能为所有男频剧代言》),如果说女性题材剧集的趋势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那么男频剧则还在摸索工业流水线的生产方法。更何况,在剧集领域,女性向来是主力受众。《庆余年》与《赘婿》的出圈,背后也有不少女性观众的助力。为男性用户准备的男频剧,从市场的角度考虑本就不太现实。
相对而言,男性用户更感兴趣的或许会是以正午阳光为代表的一批现实题材剧集。尽管这一类剧集并非男频,但相对于甜宠、古偶等专为女性用户量身打造的主流类型而言,男性市场稍大。
《开端》中的李诗情一举杀入四强,成为今年唯一 " 小花 ",也足见爆款剧集的力量。但《开端》在正午阳光整体的作品序列中也略显异类,难得地加入了奇幻、悬疑等类型元素。而大部分真正的现实题材剧集,更聚焦于 " 家长里短 ",显然也缺乏诞生 " 女神 " 的土壤。
能赢杨幂,不敌朱茵
男频和女频的概念,实际上是网络文学兴起之后才出现的,但也暗合了剧集市场的发展趋势。在过去的电视时代,剧集是大众化的,男女老少都围坐在电视机一起欣赏。而今进入视频平台时代后,剧集是分众化的,人们分别拿着自己的设备欣赏自己喜欢的剧集,满足特定群体的口味成为先决条件。缺乏潜力、难以讨好的男性用户,难免成为被忽视的一部分。
综艺没了渠道
如果女神不只是演员,那么还有一大重要来源,就是选秀。
从草根选秀时期的《超级女声》,到偶像养成时期的 101 系选秀,再到挖掘 30+ 艺人的《乘风破浪的姐姐》,综艺选秀的不同时期,都有 " 女神 " 的产出。
《超级女声》是更侧重于歌手选拔的综艺,歌唱实力是第一评价体系,颜值本身就是相对后置的。加之当年的造星产业野蛮生长,许多曾红极一时的选手后续都 " 星途不顺 ",并未收获足够的曝光度,事到如今仍能叫得上名字的明星并不多。在今年的虎扑女神大赛上,来自《超级女声》的 " 女神 " 仅刘惜君一人在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