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丝拉票
而侧重打造偶像的 101 系选秀则有所不同,唱、跳、颜值都是衡量偶像的重要标准。且大多出自偶像公司的练习生们并非传统意义上的 " 草根 ",入行前就已经经历过一道残酷的筛选。可惜的是,自 2018 年《创造 101》大火之后,偶像综艺仅过三年的发展时间便已停办。且除第一年具有现象级热度之外,此后两年节目的热度均只停留于圈层之中,大众认知度相当有限。
节目出来之后,偶像本身在国内也十分缺乏进一步曝光的舞台,成为演员或者歌手是唯二的晋升通路。但演戏并非偶像本职,演技出色的偶像并不多见,只能扎堆于对演技需求不高的偶像剧品类当中。音乐产业脱离唱片时代之后,本身也不景气,单纯的歌手难以获得足够的大众认知度。
在本次虎扑女神大赛中,尽管有陈卓璇、王艺瑾、刘些宁、赵粤、杨超越、吴宣仪六位选秀出身的 " 女神 ",且基本都在赛前预投票阶段排名前列,但都无一例外地倒在了第一轮。这恰恰说明了,其影响力主要停留于粉丝层面,一旦进入更广阔的路人盘,人气就并没有看上去那么高。
赛前部分三十二强 选秀出身名列前茅
选秀停办后,只好由 " 不算选秀的选秀 "《乘风破浪的姐姐》来补上造星空白。本届入围虎扑 32 强的人选有王心凌和张含韵。虽早已是知名女星,但《乘风破浪的姐姐》的确实实在在地让她们翻红了一把。前者出走半生,归来仍是甜心教主;后者则加上了岁月赋予的魅力,展现出了成熟知性。
值得一提的是,王心凌本是赛前预投票阶段的第一名,但却输给了第三十二名的宋轶。据虎扑用户爆料,王心凌的预投票第一,有站外王心凌粉丝大举刷票的成分在,矛头直指百度 " 洗碗天后 " 吧。该吧吧友用新注册账号在虎扑大量发布王心凌相关水贴,将王心凌的赛前人气顶至第一,随后在首轮投票中遭到了大量虎扑用户反感,首轮意外淘汰。
宋轶反超王心凌
这也是偶像身份的艺人难以获得虎扑女神称号的一个内在逻辑,男性用户大部分时候总是天然站在粉圈逻辑的对立面。
而虎扑女神大赛一直以来采取的 PK 制,最大程度避免了小部分群体反复刷票带来冠军的局面。在直接投票的比赛中,用户是给自己最喜欢的几个人投票,而在 PK 的比赛中,用户是在每一组中选择自己相对更有好感的那个。因此,在这样的赛制中路人的选票不会分流,而是会自动团结为 " 反粉圈力量 "。在这样的情况下,虎扑女神不论再凉,站内刷票的水军再多,也很难被粉圈群体所左右。
虎扑用户分析 " 粉圈力量 "
短视频只有网红
影剧综都不靠女神吸引注意力,直男去哪进行女色消费?
答案是短视频和直播。短视频平台和直播平台兴起初期,就是以大量的软色情和擦边球内容立足的。随着监管的收紧与平台走向主流的诉求合流,使得目前的擦边内容相对减少,但美女博主和主播仍是平台顶流。
毒眸此前曾梳理过从温婉到井川里予的 " 抖音女神 " 变迁(),在抖音,女神爆火的门槛很低,有时只是一个最简单的动作和洗脑的旋律,就能成长为全平台的顶流。但速朽来得也很快,缺乏内容创新的情况下几个月之后就又过气了。
但无论再多的女博主和主播涌现,都难逃 " 网红 " 二字的桎梏。网红和明星之间始终隔着一层障壁,人们一方面在更频繁地消费网红生产的内容,但另一方面又在选拔 " 女神 " 这样略显严肃和正式的场合认为网红 " 难登大雅之堂 "。
去年的虎扑女神大赛,为了适应新的互联网土壤,甚至专门推出了网红赛道的女神评选,曾在斗鱼和虎牙直播的 " 擦边球 " 主播 " 轩子巨 2 兔 " 成为冠军。而今年,没有了网红赛道之后,候选人中再无 " 网红 " 身影。
主播 " 轩子巨 2 兔 "
从产品的本质逻辑上来看,长视频内容是面向所有大众传播的,是推向台前的 " 造神 " 活动。而短视频内容是碎片化的,直播是日常化的,博主和主播在内容供给上本身就更少一层 " 拘束 ",平台的捧人逻辑也不是 " 造神 " 而是 " 祛魅 ",所以只有 " 擦边女网红 " 和 " 女神经 ",而没有端庄的 " 女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