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局外人看电影 Author CharlesMing
最近看新一季《脱口秀大会》,呼兰的一个段子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
" 刘备率军 20 余万攻打襄阳。"
" 你爷爷是刘备?"" 不是。"
" 那 20 余万里面有你爷爷吗?"" 没有。"
" 别着急往下看,刘备率军 20 余万攻打襄阳,10 万百姓流离失所。"
中国浩浩荡荡几千年的恢弘历史,从不缺 " 刘备率军 20 余万 " 这样的宏大叙事,但很少有人关注大故事底下的小百姓。
现在的国产战争电影,包括古装剧、史诗片大多如是,多见 " 刘备 " 和 " 大军 ",罕见 " 十万百姓 "。
而这十万百姓,往往才是我们这些听故事、看电影的人。
当绕到历史的背面与侧面,往往才意识到,被大故事掩盖掉的,普通人的经历,有多么残忍和血腥。
二十多年前,陈凯歌就有这么一部电影:
《荆轲刺秦王》。
讲秦始皇统一六国这个宏伟故事的侧面,六国之人一次失败的抗争。
这段历史大多数国人都很熟悉,出自《战国策》,选在高一语文课本上:
秦王灭赵,逼近燕国,燕太子恐惧,派刺客荆轲携燕地地图、秦国叛将首级往咸阳刺杀秦王。
大殿上图穷匕见,荆轲刺秦失利,反被杀死。
陈凯歌的电影,除了《霸王别姬》外,争议都很大,特别是 2000 年后的商业创作,直到《妖猫传》前,甚至都是一边倒的差评。
因此也不少人怀疑,《霸王别姬》是不是陈凯歌父亲代拍?但看过《刺秦》后,基本没人再相信这个站不住脚的谣言。
甚至更多的人,会认为这部《刺秦》,才是陈凯歌最好的电影。
许多人喜欢《刺秦》,也正因为这个故事、这几个主人公,最契合陈凯歌电影的核心命题:理想主义的破灭。
荆轲,一位不愿再杀人的刺客。
荆轲不愿杀人的原因很简单,一个他不想杀、不该杀的人,死在他手上。
一个铸剑匠昧了人的宝剑,荆轲受托去杀铸剑匠一家,包括他家中能看到荆轲脸的学徒。
铸剑匠的女儿,是个盲女,按荆轲的规矩,他不杀看不见他的人。但盲女让他杀了她,她全家已死,她若不死,就得终生跪下乞食。
荆轲拒绝,她就拔下匕首自杀。
从此荆轲放下剑,决定再不杀人,从此隐入山林,打草、背柴、盖房。
直到他遇到了赵女,赵女托他去杀一个人。
可是荆轲下定决心,今生再也不杀人。除非,杀人是为了能救人。
他路过一家糕饼铺,一个流浪的小孩偷吃,被吊在铺中间。他让店主放了那小孩,店主说杀了我就放了他。
店主攥住荆轲的手拿着刀,架在自己脖子上,荆轲后面的人踢了他一脚,店主的脖子撞上了刀。
荆轲没有杀店主,但他还是因为杀店主而被下狱拷打。
赵女救下荆轲,请他去杀秦王,刚开始,他仍旧拒绝,可当他看到赵女的坚持与痛苦,都来源于秦的暴虐,他还是决定去了。
因为他想救赵女、想救天下人。
于是他又开始杀人,杀了燕太子所有剑客,好成为那个有资格去咸阳出使的人。
他杀了所有人,只在杀最该杀的人时失手了。
秦王让他带上大殿的剑,是断的。
秦王嬴政,这个故事里唯一理想实现的人。
但是他实现的,是自己的理想吗?
" 你忘记秦国历代先君,一统天下的大愿了吗?"
每当嬴政内心的人性残余爬出来时,就会有人在他耳边大喊这句话。
" 嬴政,须臾不敢忘。"
嬴政一直给所有人说,他要建立更大的国家,能容纳天下人的国家,用统一的文字、统一的度量衡、统一的车轨。
每当他给人说这些理想的时候,天真的就像一个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