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pi 酱早年领奖
也正因此,普通用户基于先入为主的情绪,对抄袭的容忍度更低,抄袭的收益相对来说也更低。此时,平台是否重视这一现象已经没有那么重要了。毕竟,当抄袭是一件无利可图的事情时,抄袭者自然也就提不起兴趣了。
与微博逻辑相似的,还有知乎、豆瓣等一众文字为主的平台。这些平台的属性以社区为主,用户发的内容也更讲究创意和 " 深度 ",原创本身受到用户的高度认可,抄袭者也就很难获得流量,无法在平台起步。
短视频时代的到来,更改了这一传统格局。
首先改变的,是分发逻辑。其中最为典型的是以抖音为代表的短视频平台,在抖音,一个创作者的作品的浏览量,开始与粉丝量大幅度脱钩。不少业内人士判断,抖音目前的流量分发比例是 1:9,即有十分之一的流量取决于创作者本身的粉丝量,而剩下的十分之九,取决于用户观看这条视频时的浏览时长、点赞等一系列数据反馈。
这种逻辑,显然和微博等传统平台依靠转发的逻辑相背离。平台更看重的是用户的浏览量以及一定程度的点赞量,转发反而成了一件可有可无的事情。
同时,抖音作为制作门槛更低的 ugc 内容平台,本身需要大量用户去自发地生产内容。而原创作品向来是稀少的,大量内容的填充不仅需要原创,更需要以原创为基础的模仿和二创。
抖音的特质,应该是模仿式创新。回顾抖音的历届爆款作品的诞生,莫不如此。无论是有着抖音基因的 " 叮叮当当舞 ",还是跟抖音用户人群颇为违和的 " 张同学式运镜 ",都紧接着迎来了大量的模仿和二创,最终促成了平台流量增长、原创达人爆红、创作者分而食利的多赢结局。
清一色的 " 叮叮当当舞 "
甚至,不少基于抖音生态的创作者,为了能够利用这样的模仿风气,还会主动地制作一些易于模仿的视频,以吸引平台中的内容创作者去合拍、模仿,乃至在 " 抄袭 " 的视频中艾特自己。希望能通过一个视频的广泛流传,将流量引导至自己。
平台内部,无论是官方的暗中推动,还是创作者和用户的习惯,都已经在这套模式中熟稔。甚至,创作者之间的撕破脸皮,最终也只会停留在要求抄袭 / 模仿者在视频中艾特原作者而已。
只是,作为跨平台创作者的 papi 酱撕破了这一层原有的体面,并直接质疑起了这种操作的合理性。" 凭什么抄袭后艾特原创作者,就不是抄袭了?" 其 MCN 旗下的另一位网红唐马鹿还在评论区做了个比喻:" 对应一下:- 你怎么偷我钱花!- 我花的时候艾特你了啊~" 以此来声援 papi 酱。
模仿和抄袭,在抖音的界限,到底在哪里?
事实上,抖音针对自己的 " 原创 " 和 " 抄袭 " 有其自由的政策。除了 " 艾特原作者 " 这一免死金牌之外,诸如原声的使用、相关舞蹈的模仿,都会被认定为 " 模仿 "。毕竟,同样的舞蹈动作或者同样的歌曲唱腔,仍然需要不小的学习门槛。
但在 papi 酱的领域:剧情号,抄袭变成了一件易操作的事情。毕竟,原创作者需要费尽苦心去思考剧情,但抄袭者只需要原样照搬就可以还原至少 80% 的节目效果,投入和产出瞬间失衡。
在这种情况下,papi 酱对抄袭的控诉,自然有其合理性。当平台本身不重视原创时,又怎么能促进更多的源头活水,去给平台创造流量和价值呢?
不过,在短视频平台,这样的诉求或许注定无法被正视。毕竟,互联网的终极属性是下沉。在愈来愈追求短平快的短视频时代,papi 酱这样曾经的第一网红,不仅会失去流量,还会因为其较为 " 深度 " 的内容失去和平台用户的最大共鸣。
在 papi 酱视频的结尾,她不无悲壮地以两个人对话的口吻说道:" 七十年后,谁还会记得这个视频是你原创的。"" 我记得 "papi 酱回答道。
" 我记得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