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反套路的,还有各种出乎意料的死亡方式。
比如那位上门追杀瓢虫的「狼」。
一登场,就来了一出闪回。
既补全了他的背景,也突显了他心狠手辣的特质。
本以为「狼」会在列车上大有作为。
先是近身打斗,随后拉开距离。
转身一个飞刀。
没想到,飞刀从公文包上反弹了。
正好,插中了狼的胸口。
屏幕内外,大家都惊了。
转身一个踉跄,狼直接跌在了箱子上。
死透了。
上车不过 5 分钟,就下线了。
不,活人下线了。
死人还得继续演。
为了不让别人发现尸体,瓢虫把狼打扮成喝醉睡着的乘客。
死了,还得继续搞笑。
再比如「大黄蜂」。
她所研制的毒药,毒性巨大。
只要中毒,30 秒内就会血液凝固,呼吸困难,最终以双眼出血的样子死去。
还没出场,她就给人一种「隐藏 boss」的感觉。
毒发症状
没想到,她的戏份比「狼」还短。
只有 2 分钟。
瓢虫从狼的身上翻出了大黄蜂的照片。
放远一看。
等等 ……
这不就跟眼前这个乘务员一模一样?!
打斗中,毒药扎在了瓢虫手上。
惊讶之余,定睛一看,若有所思。
拔出,甩臂,扎入,注射。
一气呵成。
这下,两人都中了毒。
大眼瞪小眼。
大黄蜂赶紧拿出解药。
结果,瓢虫眼疾手快,抢先把解药注射给了自己。
大黄蜂顿时傻了眼——
或者说,红了眼。
没一会儿,死了。
就连没有姓名不露脸的小角色,也有奇奇怪怪的死亡方式。
最后,有两个戴面具的小弟跑去开公文箱。
但,他们瞬间开启碎碎念。
「要是没有炸弹,怎么会让我们跑远开箱?」
「真的爆炸,这破面具能保护我们?」
这不仅是角色的自我吐槽,也是电影对以往老套路的嘲讽。
你以为这是要反老套路。
非也。
炸弹还是爆炸了。
反套路的最高境界就是,让你猜不到它是真套路还是假套路。
在好莱坞大片逐渐同质化的今天,《子弹列车》显得很让人惊喜。
你说电影有多深刻,那也不至于。
它就是用一股独特的新鲜劲儿,让观众重新体会到电影最纯粹的多巴胺刺激。
最终呈现的效果,远超过了那些顶级烧钱大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