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天睡死晚上嚎哭不止,大人被折磨得够呛。
何二爷煞有其事地出馊主意,将孩子装进粪桶,准备偷渡去佛寺消灾。
寒冬腊月,孩子又小,搞不好就要丧命。
但老刘真信了,因为他也是个没谱的人。
家中媳妇儿难产,他还在街头溜达。
自己写了一段相声到处找人品鉴。
口气不小,却全是胡咧咧。
胡同里也有几位不那么落魄的。
粮行石掌柜,人前排场大,背地里却十分惧内。
他看不惯夫人的做派,总是生气。
起了冲突,恼羞成怒,只敢扇自己。
明明那么狠,却又那么怂。
每次吵架,都让看客们啼笑皆非。
石掌柜之所以如此上火,是因为石夫人是一神人。
脾气暴躁,嘴上不饶人。
大字不识,却有着指挥千军万马的想望。
胡同里的一切她都热情地掺和。
听闻院里有人偷情,她能搓一个通宵的麻将,就是为了赶上吃瓜第一线。
最气人的是街溜子小环子。
顶顶流氓一个,为了赖账,什么话都说得出来。
小环子平时十分嘴欠。
暗娼从良,他挤兑到人家想要自尽。
有人要放生鲫鱼,他也非得讥讽几句。
与如今影视剧塑造角色的方式不同。
这些形象缺点十分明显,乍一看几乎都不讨喜。
但人物鲜活之处,也正在于此。
乱世百姓,活着已是幸运,谁还顾得上完美。
虽然人无完人,但也不乏可爱可敬之处。
而这些优点,都被精巧地揉进了胡同的日常中。
爱看笑话的石夫人,看上去凌厉。
其实只是刀子嘴豆腐心。
她自己没有孩子,是一块心病,因此成日里被石掌柜埋汰。
听着院儿里刘夫人产子。
她嘴上说着厌烦,其实马不停蹄前去帮忙。
这也上心,那也上心。
本来是支起牌桌吃瓜看笑话。
但听对方讲述完自己的人生故事,她又比谁都心疼。
邻里之情,在石夫人身上得以彰显。
何二爷更是如此,平日里一副爷的做派闹了不少笑话。
但遇事倒是真不怕事。
迫害百姓的局长过生日。
何二爷出招闹场,替大家结结实实地出了口恶气。
这时观众大概就能明白,二爷的尊称并不是单纯的名头。
而是有着实在的敬佩之意在其中。
看似神神叨叨的查六爷更是令人敬重。
他不仅与何二爷合力办学,福泽孩童。
邻里陷入困难,他甘冒风险私绘假粮票。
自己承担风险用假的,真粮票全拿去接济街坊。
甚至早早写下认罪书,将事情缘由罗列清楚,不连累任何一个人。
落魄的贵族,仍有气节未曾落魄。
最后,六爷为救人心力交瘁而离世。
士为知己者死的匾额没有白挂。
一声「六爷」大家叫的心服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