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的第一次惊艳,被她美到了极致,十月的第一次惊艳,被她美到了极点,十月的第一次惊艳,被她美到了花心十月的第一次惊艳,被她美到了!
惊心动魄的飞行结束后,她向所有乘客致谢。完成任务后的如释重负,对孩子治疗情况的担忧,还有一些心有余悸,都藏在这个眼神里。
给孩子换药时,为包扎好伤口必须用力,听着他大喊 " 我疼 ",她红了眼眶,眼神里写满自责。
当断臂男孩意识模糊喊起妈妈,她下意识应声,几乎压不住泪意,却还在尽力克制。
后来看导演采访才知道,这场戏是李冰冰的临场发挥。当时小演员突然忍不住哭着喊 " 我要妈妈 ",已经完全入戏的李冰冰,自然地就接上了 " 妈妈在 "。
包扎戏结束后,李冰冰仍沉浸在情绪中,走到旁边后忍不住哭了起来,导演叫机器跟了过去,拍摄就这样继续。最后这场 " 意外 " 的戏也保留了下来。
没有炫技,只有自然而然的真情流露。她真正相信了眼前发生的一切,观众也相信了她的真挚。
即使在杀青后好几个月,李冰冰一想起这场戏,都有一种心头像被谁掐了一下的难过。
好演员为了进入角色,往往会做很多功课去熟悉角色体验生活。果然看新闻发现,李冰冰在空姐基地真实训练了一段时间,拍摄的时候,每拍一场戏或拍完一条后,也不下飞机。
导演说:" 打灯的时候,飞机很热,温度差不多 40 度,她待在里面感受,不下去房车,第二天就把房车推掉了,我们就是一起在这样的创作空间里。"
对于李冰冰来说,这种用功是意料之中,因为,正如她自黑的 " 老一代革命艺术家 ",她一直是一个特别努力的演员。
但有些戏,不是拼命努力就可以演好的。
就像前面说到她临场发挥的那一场,只有当你融入角色,并且敢于袒露自己最柔软的那一块,才能做得到。
熟悉李冰冰的人会知道,用袒露、柔软、松弛 ...... 这些词来形容她,放在从前是很难想象的。
可现在,居然变得如此自然。
——我是学会松绑的分割线——
从前的李冰冰,是什么样的呢?
她出生在距离哈尔滨市区有 2 小时车程的小镇,因为家庭条件所限,早早就参加了工作,想要辞职去高考时,周围人都不理解。谁能料到,她竟然顺利考上了上海戏剧学院。
这不仅是一个命运转折点,更让李冰冰由此建立了强大的自信心:我可以在不可能中创造可能。
大学期间,她一边读书,一边利用休息时间拍戏拍广告,赚钱寄回家减轻父母重担,还给妹妹交了学费。
毕业后,同样一度是圈内公认的 " 劳模 "。李冰冰早年主演的《少年包青天》、《机灵小不懂》、《八大豪侠》承包了很多人的童年回忆。
而此后,从小荧屏到大银幕,再到获得肯定、跻身大花,没背景没靠山一切靠自己的李冰冰,吃尽了别人想不到的苦头。
2007 年凭《云水谣》夺得华表影后,她领奖时泣不成声:" 从台下到台上只要一分钟,可我用了十年才走到这里 "。
再夺百花影后,她在台上哭得语无伦次。这是第四年入围,前三年都是陪跑空手而归,她说:这是自己一个人的奥林匹克。
李冰冰曾说《风声》是她拍过最难的一部戏,但也是这部戏,助她斩获了金马影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