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仙人 JUMP 的第 773 篇原创
1
这两天椰树集团搞了个直播间,风格一如既往的稳定。
套用他们自己的广告词,大概状态就是。
白白嫩嫩。
我从小喝到大。
另一个是玩得儿也很花哨的是杜蕾斯,但人家杜蕾斯就是干这个的,虽然看似开放,但其实只能算是中规中矩,根本没有椰树跨界玩儿的刺激。
没错,在椰树的操作面前。
杜蕾斯只能算是正常打卡上班。
很多人分析椰树这么干是为了接地气,是可以流量最大化,是把互联网传播玩儿明白了。
这只是第一层,不是根本原因。
根本原因是,椰树通过一系列花里胡哨的操作,维持了【低人设】优势,把自己品牌降维,把整个行业的天花板给堵死,然后利用自己的原材料和供应链优势干死所有竞争对手。
最终实现品牌 = 品类,安稳吃肉。
类似玩法的企业有可口可乐以及大疆。
我活着,你们都得死。
很多人对于【品牌】的认知是有局限的,认为品牌存在的意义就是【溢价】,所以品牌越高级越好,越升维越好。
例如苹果,例如茅台,例如 BBA,例如各路奢侈品,通过把品牌和各路标签打包传播,做出品牌溢价,维持一个较高的利润率,并且消费者还买单。
似乎收智商税就是品牌的唯一本事。
对,但不全对。
以上只是品牌的一种玩法,并且随时要面对市场的变化,万一有一天消费者觉得你不够酷了,就完犊子了。
实际上,品牌还有另一种更极端的玩法。
那就是作为行业领军品牌,把自己的利润率打低,售价打低,从而让所有后来者没法玩儿,从而吃掉这个品类大部分的销量,虽然薄利,但是多销。
而且稳。
而且没人能来竞争,腿都给你打断。
最典型的就是可口可乐。
人家根本不屑于做溢价,靠着自己的品牌知名度,把整个品类的售价天花板给压住,然后靠着自己恐怖的供应链优势从成本上干掉所有对手。
以可口可乐的知名度,有的是供应商愿意平成本给他们供货,只为给自己贴一个【可口可乐供应商】的标签,从别的甲方手里再赚钱。
这就导致他们的出厂批发价可以做到比对手(主要是各路国产可乐)的成本价都低,你说后来者还怎么打?
能被收购都算谢天谢地了。
除了百事,整个可乐品类没有一个能打的,就连百事也还是被压着打。
这种策略牛 X 之处在于什么?
在于极致的把品牌杠杆用于竞争,直接杀死市场竞争。
虽然单品赚的不多,但整个市场大部分都是我的,怎么弄我都是爹。
试想你是消费者,你在超市看到几种可乐,其中有国产可乐。
你比可口可乐贵,我为什么不买可口可乐?
你和可口可乐一个价,我为什么不买可口可乐?(品牌影响力和知名度在这里)
你要是比可口可乐便宜很多,我或许会买你,但你自己会赔死。
这就是,利用品牌降维,封死品类的利润天花版,然后用自己的供应链优势加规模效应加品牌,直接杀死竞争。
大疆其实也是这么做的。
大家如果有印象的话,会发现前几年无人机市场其实百花齐放,品牌有很多。
但大疆在有最好的产品以及最高的品牌认知度的同时,还不断的自己给自己降价,不断拉高自己的出货量,摊薄成本,最终直接干掉了几乎所有的竞争对手品牌。
现在整个无人机市场就几乎等同于大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