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够让观众在第一眼就能感受到作品的视觉魅力。
另一方面,它也承担了拍戏时的技术支撑和工具辅助。
能够帮助演员更好地进入故事情景和人物情感。
所以,任何一部古装剧的成功,必然离不开一个优秀的妆造团队。
而这部《武则天》,在这方面就超越了不少同类电视剧。
当然,妆造终究只是技术配套。
真正考验女演员的,还得是真材实料的表演。
细数荧屏上的武则天版本,精彩演绎,数量不少。
谁为最佳,难以定论。
《神探狄仁杰》里,吕中老师威武端庄,睿智沉稳。
将武则天塑造成为一代英明神武的帝王。
「我还会有什么女人的心性啊」
《大明宫词》中,归亚蕾则演出了武则天的另一侧面
一个充满温柔、慈爱的母亲形象。
她对太平公主宠溺有加。
即使日后母女二人反目成为政敌,仍将对女儿的爱置于首位。
相较于其他几个版本,刘晓庆的演绎是最为丰满、立体的,也是最为个性独特的。
首先,她着重突出了一个「媚」字。
美而自知,毫不避讳地呈现了媚娘夺权路上的招牌——美色。
且不说沉迷女色的高宗皇帝。
权臣们也难以招架媚娘的笼络,成为棋子。
其中,就有上官婉儿的祖父,上官仪。
起初,他作为当朝丞相,反对媚娘执政,联合文武百官罢朝。
媚娘为了说服他,亲自登门拜访。
先是寒暄,借背诵上官仪所写诗词,表达了崇拜之情。
此时,上官仪仍未放松警惕,随时准备应对皇后的威逼利诱。
不料,媚娘开始装可怜,诉说身为女子的艰难。
眼中带泪,楚楚可怜。
「我其实不过是个弱小女子。」
见上官仪不知所措,媚娘便开始主动进攻。
言语之中尽是挑逗,眉目之间皆为风情。
上官仪被拨弄得仓皇避开视线,汗大如豆。
媚娘便轻抚其头发,又给他整理衣衫。
在暧昧的攻势下,上官仪终是败下阵来。
他心中的礼法道德被击垮,跪倒在地,抱住媚娘。
上官仪自然只是一枚棋子,很快就成为替罪羔羊,被媚娘处死。
但,剧中精准捕捉到了媚娘对他似有似无的喜爱。
比如日后,她对上官婉儿钟爱有加。
不计前嫌,将罪臣的孙女留在身边。
每每谈起她祖父时,都不禁叹息。
剑拔弩张的宫廷斗争,总会让人忽视人物内心的柔软。
而刘晓庆透露出的「带有缺憾的爱意」,让武则天的形象更为真实立体。
性吸引力的呈现,不用卖弄风骚或故作坚强。
温柔与强势,也可以共存。
这也是如今大女主,在感情戏中所缺失的。
美貌固然好用,但青春无法永驻。
媚娘深知这一点。
「以色侍君,岂能长久?」
她认为,用美貌服侍君王,只能得来一时的青睐。
唯有不断获取真才实学,提升自己。
相比宠幸,帝王的依赖更为难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