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
孩子就是这么被 " 教育 " 长大的。
别人的妖魔化加上无时无刻的回避。
逐步就演化成了 " 羞耻 "。
而这种讳莫如深的切口一开,随之而来的,便是无休止的自我窄化。
防线一旦坍塌。
里面的人便会发现自己被圈禁在牢笼里。
03
看到这可能有人说,印度落后才会这样。
那国内就不存在了吗?
绝对不是。
或许没有印度那么根深蒂固,但类似对月经的偏见,在国内依然不少见。
图源 b 站 @joaquinphoenix
咱就先不说某些地区的封建习俗。
最近有个热搜:
# 卫生巾不用黑袋子装也没关系 #。
这个话题,源于最新正在热播的一部国产剧。
《她们的名字》——一部标榜女性主义的电视剧,出现了这样一个情节。
女生提着几袋卫生巾,她让隔壁的男生帮忙拿。
他冷冷地回答:
- 如果是黑色塑料袋我就拎
- 怎么还有直男包袱呢
直男风评受害
这段情节并非是无中生有。
有网友分享自己的真实经历,她直接手拿卫生巾,吓到男同事了。
仿佛只能把它当作见不得光的事来看待。
偷偷摸摸。
像在干什么违法的勾当。
我们只能说,在这样月经羞耻和关怀缺失的双重夹击下,女性的 " 月经困境 " 愈发艰难。
落到每一个普通女性身上,便是那一句 " 我有难处 "。
几年前,倒是有一部电影讲述了这种 " 难处 "。
这部电影国内上映过,原名《护垫侠》,国内改名《印度合伙人》。
说的是男主看见自己的妻子在生理期用一条 " 连擦桌子都不会用的 " 脏布,便去买卫生巾,却发现一包小小的卫生巾居然卖高价。
于是下定决心为要妻子创造平价卫生巾。
但阻碍远比他想象中的强烈。
包括妻子在内,家里所有女性都不理解他,尽管她们是潜在的受益者。
因为她们浸泡在一个 " 月经羞耻 " 的社会氛围中。
哪怕男主制作卫生巾的流水线已经获得国家级大奖,当地人本来为此感到自豪,可在得知原来他做的是卫生巾后,态度一整个大逆转。
这个社会氛围,不仅对女性的生理期感到羞耻,对利好女性生理的一切也都表现出抵抗。
就像上面提到的那部《她们的名字》。
明明是一部女性题材电视剧。
但在女主 " 卫生巾 " 时,配音和字幕都改成了 " 卸妆棉 "。
放个动图让大家感受下:
再补充一个证据:
无奖竞猜一下图中到底是什么牌子的卸妆棉(卫生巾)?
不懂就问:" 卫生巾 " 这三个字是会教坏小朋友吗?
月经就是月经,卫生巾就是卫生巾。
正视它,不必用马赛克遮盖它。
月经本身没有错。
羞耻的也不应该是女性自己。
记得《大白!》里有一段。
小女孩迎来了月经初潮,惊慌失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