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自《易经》的降龙十八掌,胜败由的是心境;
所以配的理应是郭靖这般的敦厚痴儿、乔峰那般的铁肩硬汉。
用棍的大抵没有伤人之意;
用重兵器的多也有一颗大巧不工的豪气之心......
总之,那时的武侠,武中有章法,侠中有逻辑。
好在那时的剧作,也托住了这份力。
《天龙八部》的特效如今赏来粗劣、浮夸;
但每每出现都时机恰当,反而锦上添花。
主题曲《难念的经》妙用佛典。
直指"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的尘世虚妄,预示每个人物冥冥注定的命运。
即雅又"俗",言辞大气,吞天裹海的气势里充满侠义。
吞风吻雨葬落日未曾彷徨
欺山赶海践雪径也未绝望
拈花把酒偏折煞世人情狂
三行两语间,禅意入江湖。
他们也常不惜为一刹震撼人心的效果,反复打磨。
《神雕侠侣》中,求真山、真水、真景色理想效果;
团队一商讨,二勘景,最后在山涧险峰设置空中轨道,才正式开拍。
《侠女》差一束阳光,苦等7天;仅一幕竹林戏,就拍摄25日。
最终1975年获得了"戛纳电影节最高综合技术奖"、提名金棕榈。
而如今,确实少见这份诚心。
总有人说,如今武侠片质量低,主因是今日的网文"烂"。
不尽然。
网文改编之外,武侠剧依旧在大量翻拍,除了经典IP,还有影视、动画。
但无论哪个,似乎都逃不过魔改。
对翻拍不解其意,于是韦小宝成了泼猴,段誉成了见到"神仙姐姐"就尿裤子的怂蛋.....
如今有着更好的技术,却失了诚心。
该用心打磨的部分,注水也好,缩水也罢,总之都要糊弄过去。
"我曾听说一个四十集的戏,大概要拍四五个月,但主要演员才给三四十天。""这怎么能完成!能完成什么?"——动作指导林峰
有看上去厉害的威压,就不必用心打磨招式,可随地大小飞。
飞递奏折
或者把"拿来主义"贯彻到底,武戏设计直接抄袭动漫。
该下力的地方不下力,名号却屡屡翻新。
这边是"新武侠的希望",那边就是"传统武侠的回归",今天武侠蓄力,明天武侠崛起。
名号多到让人眼花,一张嘴一动势,全完。
毕竟对他们来说,分清家父和令尊,还都是一道难题。
江湖一梦
虽然如今的武侠剧皮相难看,血肉也填充得不用心。
但她姐不想附和一些「武侠已死」的陈词滥调。
很多人可能不知,融进一代人记忆中的武侠,本就是新事物。
古籍中并无武侠二字的记载。
68年前梁羽生以一篇连载,开启了"金古梁温"新武侠文学时代。
起初金庸写作武侠小说为了娱乐,通俗易懂、老少咸宜,和"经典"搭不上边。
却未想到,无心插柳成了日后人们对神州大地的印象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得此熏陶,于是人们可以轻易想象与理解:
"仰天大笑出门去"的豪气万丈;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的侠客剑术;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清风傲骨;
以及"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的家国情怀。
武侠,已然成为人们对中国江湖想象的画面代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