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了两年,优秀的鲁豫就在人才济济的央视脱颖而出,获得了 " 十大最受欢迎主持人 " 的称号。
直到一档访谈类节目《鲁豫有约》开播,20+ 年,做了 3000+ 集,采访了 10000+ 人,国民度远超所有其他访谈类节目,鲁豫也被 CNN 报道为 " 中国奥普拉 "。
颠覆时期《鲁豫有约》让鲁豫的业务能力交口称赞,但又同样是《鲁豫有约》让她背上 " 最烂主持 " 的称呼。
那句经典的:" 真的,我不信。" 成为了多年被嘲笑的点,百变创意秀上,沈凌模仿鲁豫时还玩过这个梗。
盘点当年鲁豫的大胆发言,确实足够让访问者当场抠出三室一厅。
黄晓明感慨,自己除了幸福什么都有了。
鲁豫:哇哦 ~
周迅兴奋地聊到一下子见到很多喜欢的演员,激动之余表示 " 你能想象我的那种开心吧?"
鲁豫:我不能想象。
以及前段时间被考古出来的王力宏访谈。
他与鲁豫坦言老婆生孩子那天自己好累好累。
鲁豫一针见血:又不是你生的。
甚至,当年王健林的经典发言:定个能达到的小目标,比方说,先挣它一个亿。
也是出自《鲁豫有约》。
《鲁豫有约》有一期采访的是留守儿童,鲁豫问留守儿童为什么不吃肉,孩子说是现在肉价太贵了,鲁豫接道:" 肉价,你还知道肉价呢?"
鲁豫也因此被冠上了 " 何不食肉糜 " 的罪名。
有无聊的网友,甚至专门统计了一下鲁豫在节目中说 " 我不信 " 的次数,结果是:165 次。
众多网友痛斥鲁豫没情商,但也有人认为,看似冒犯和装傻正是鲁豫的风格。
白岩松曾高度评价鲁豫的采访是 " 专业基础好,无招胜有招 "。
罗永浩说,经历了这么多采访,只有和鲁豫的这一次全程没有感到一丝尴尬。
袁隆平也能在采访中笑的轻松自在。
但即便如此,鲁豫 " 最烂主持 " 却不知何时几乎变成了一种共识。
短视频平台上,那些被采集的 " 翻车瞬间 " 的短视频更容易引起人们关注。
于是,嘲笑鲁豫 " 聊天鬼才 " 一度成为风潮。
黑了几十年怎么突然就翻红了?
从断章取义的黑到如今全网称赞的嘴替,你很难说人们关注的是鲁豫这个人。
或者说,其实他们更关心的是某个阶段的某个行为能否给自己带来某种情绪。
互联网是人性的修罗场,热点就是那场上的罗生门。
无论是昨天嘲笑的截图,还是今天的点赞打 Call,都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无非就是换了一种角度一种心态而已。
解刨一个人,是一件极其复杂的事情,但群嘲一个人却可以非常无脑。
一个 3000 多集的节目,总能挑出些 " 是非 "。
可一个能办二十年的节目,一定有他存在的理由。
《鲁豫有约》也曾被 《时代周刊》誉为 "15 年来中国最有价值的电视节目之一 ",风光无限。
就像当下不少综艺,几季之后总免不了疲软,一而再 , 再而衰 , 三而竭的太多。
国内访谈节目的黄金年代过去,但伴随鲁豫的依旧是废话大王的标签,估计她自己也没想到,因为《脱口秀大会》口碑反转。
反而当年人见人爱的周公子遭遇了滤镜破碎的翻车。
这是一个很正常的互联网现象,爱恨就在一瞬间。
人性只有在无聊的时候才会散发光芒,而人们只有无聊的时候才会上网,但是一上网人就不无聊了,先爽了再说。
所以才会出现很多像鲁豫事件一样,互联网上人们思考问题的方式越来越像小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