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随时有电影
用户的观影需求大规模向线上转移。
人们之所以开始忘掉电影院,其前提其实是电影内容资源的丰富度和选择权。
2020 年,院线电影上线数量骤减,用户的观影需求大规模向线上转移,网络观影迎来爆发期。
看一个简单的例子,2020 年疫情开始的第一季度,腾讯视频会员数量达到 1.12 亿,同比增长 26%;爱奇艺紧随其后,数量为 1.19 亿,同比增长 23%;芒果 TV 会员数量虽然仅 0.25 亿,但增长速度最快,同比增长 38%。
会员猛增,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网络影视资源大幅增加。
这些资源,第一来自网络大电影的兴起。
2020 年,优爱腾上线重点影片共 270 部,同比增长 81%。全网票房破千万的网络电影高达 77 部,较 2019 年提升超 1 倍。
根据《2020 年度优酷网络电影数据报告》显示,2020 年网络电影过千万影片票房规模高达 13.51 亿元,较 2019 年暴增 156%。
其中,爱奇艺共有 42 部单平台分账票房超过 1000 万,其中超过 2000 万的影片有 10 部;优酷上线影片共 23 部票房过千万,票房规模 3.47 亿;腾讯视频 2 部网络影片分账过 5000 万,共 15 部影片分账过千万。
第二,更多的资源,则来自传统影视公司的版权授权。
上市公司捷成股份是国内规模较大的数字版权分销商,主要为影视节目内容的新媒体发行提供一体化的数字化分销及运营推广服务,公司存量版权数量处于市场领先水平。
2020 年疫情之年,捷成股份在新媒体上线多部优质院线电影,包括《八佰》、《姜子牙》、《金刚川》、《我在时间尽头等你》等当年的头部影片,成了影视行业在疫情中少有的受益者。
2020 年整年,捷成股份虽然营业收入降低了 11.69%,利润增加了 46.73%,这在众多影视公司断崖式下跌的一片惨淡中,已经是不错的成绩。到 2021 年,其新媒体版权运营及发行业务实现营业收入 30.88 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 28.45%;净利润共计 5.33 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 18.22%。
根据今年捷成股份半年报,公司新媒体版权运营及发行业务仍在增长,营业收入 16.97 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 1.73%,其中净利润 4.86 亿元,较上年同期大幅度增长了 55.05%。
除了捷成股份这样专门从事版权运营的影视公司以外,传统影视公司也在不断深耕影视版权的经营,来增强疫情期间孱弱的营收能力。
博纳影业在回应投资者问题时公开称,公司积累了丰富的自有 IP 资源及版权片库,建立了强大的内容护城河,2019 年 -2021 年公司累计实现版权销售金额 11.85 亿元。
而自疫情发生以来的 2020 年和 2021 年,博纳影业的影院收入不过 12.5 亿元而已。
疫情期间,影视公司们甚至直接放弃影院。
2020 年时,徐峥执导的贺岁档《囧妈》在网络免费首播,这是除了网络大电影之外,首部院线电影在网络进行首播。当时就有人分析,这或许会颠覆传统电影上映模式,让影院变成无用的 " 中间商 "。
也因此,徐峥遭到许多影视公司联名抵制,被认为破坏了电影圈的规则。但最终也不了了之。
版权销售固然能给影视公司带来一些可观的收入和利润。可是问题在于,当海量的版权逐渐成为网络平台的核心竞争力时,电影院的价值是否会被削弱?
毕竟,电影院里的观众是真的越来越少了。
03 影迷都去哪了?
" 人们无法来到电影院 " 不是托词。
10 月 10 日的消息,国家电影局统计数据显示,2022 年国庆档电影总票房为 14.96 亿元,较去年同期减少 28.91 亿,跌幅 65.87%,创下 8 年以来内地市场最低国庆档票房纪录。
从数据来看,今年国庆档放映总场次为 270.5 万场,较去年国庆档的 245 万场还增长了 10%,比 2020 年的略降了 14%。
放映场次增加,观影人次却暴跌,这很难用 " 人们无法来到电影院 " 的托词来解释。
这并不是偶然。
2022 年 4 月,《2021 中国电影观众调查报告》指出," 中国电影观众与以往相比有了很大的变化,电影观众、年轻观众数量在减少。"
根据艾媒咨询数据,2019 年,中国电影总票房达 641 亿元,创下中国电影史上的票房新高。观影人次达到 17.3 亿人,同样是近 10 年来的新高。但是纵观观影人次的增幅,已经连续 4 年有所下降,在 2019 年这个增幅仅有 0.6%。而平均观影人次,已经连续三年没有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