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就是这样,恐惧、屈辱、晦气、悲伤的工作为什么要去做。
这就是《三悦》的意义。
作为一部以"殡葬"为主题的电视剧,它的出现并非是猎奇,满足观众的好奇心,而是以三悦的眼睛去看待死亡、殡葬事业。
它通过"可怖"的一面,去告知众人,入殓师们的另一面——
以自己的恐惧,抚以生者的宁静。
以自己的屈辱,授以死者的尊严。
他们是死亡的摆渡人。
03
真实
说到这里你可能会想起那些大热的剧。
日剧,《非自然死亡》,女法医的工作,豆瓣9.4。
韩剧,《我是遗物整理师》,整理遗物的工作,豆瓣9.1。
《三悦》虽然看起来也有些日韩剧的风格,某些方面也有些过于鸡汤化的倾向。
但,却没有让人觉得距离太远。
原因,在于我们面对死亡时,感受是相通的。
导演李漠在《三悦》的豆瓣评论里,写下了创作心得,聊起了自己面对死亡离别的体验:
去年,李漠的奶奶心脏病去世。
当他看见奶奶的骨灰从焚化炉里被铁锨铲出来,他愣住了。那是一把跟工地上用的没有任何区别的铁锨,有铁锈、泥污。
而那把沾满污秽的铁锨,照着奶奶未完全焚化的头骨,砸了下去。
我怔在了原地。
那一瞬间,我感受到一种说不出来的浓烈情感。那是一种无法言喻地愤怒。
这种感情,导演虽说自己无法用语言来描述具体的情感。
但,光看文字的叙述,也让众人为他这段经历感到伤痛。
生、死是所有人必经的大命题,在这命题之下,或多或少,我们都有着相似的经历。
在b站上,Sir看到了太多这样的弹幕——
狠狠共鸣了
我表弟走的时候我妈也是撕心裂肺的喊我表弟的名字
哭了,我舅就是20年除夕夜去世的
脑梗,现在想想就难过
我太走的那天晚上我在北京机场,梦见她了
她什么话也没说,只是静静地坐着
年纪大了,看不得这个
"万一他还想活呢?"我爷爷去世的时候我也是这么想的
只能说太现实,我爸就是这样
翻箱倒柜找遍所有折子去银行
《三悦》里的死亡,勾起了太多人对逝去亲人的怀念。
它的真实,不单单是停留在死亡降临在每个家庭的一瞬间。
而且,它还窥视了死亡之外,人间的人情冷暖。
一边是,喝醉酒的逝者家属,大骂殡仪馆收费太黑。
一边是,孝子往柜台上拍出一叠百元大钞。
别的不求,只求自己母亲风光大葬。
要么,是在灵堂上,以茶代"父",在老爷子的灵堂里上才艺。
要么,还有跑错灵堂,哭错奶奶的"孝顺"孙子。
人生百态,却以"死"的方式,将人看得更清楚。
说几个小细节吧:哭,跟笑。
三悦跟着大姨参加的第一场葬礼,就是那个心脏病突发的女人。
因为从小因病染上心肌炎,体弱多病,所以,从小被生父母送养。
在这个女人的葬礼上。
养父母,神情呆滞;生父母,哭天喊地。
是"血亲"比"养亲"感情更浓吗?
不然。
当大姨提醒双方家长节哀,是时候要盖棺不要耽误吉时。
生母好像难以遏制悲伤一样,扑到棺材上。
但,养母这时突然如母狮一般,一把扯开着生母。
"起开,别拦着我的孩子,让我的孩子回家吧。"
生母此时表情还很不自然的,望了望四周,这场闹剧,谁在演,谁在痛,一眼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