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而这类题材之于年轻艺人的选角要求也相对严格。
小海说,这类题材在挑选年轻艺人时,除了和过往作品挑选演员一般,注重演员的个人形象、商业价值和角色匹配度问题外,演员是否有过硬的文化素养,是否愿意花时间了解历史背景等,都是重点考核对象。
赵丽颖在拍摄《幸福到万家》时,曾在剧组开机前,就早早去农村体验生活;李沁当年在拍《白鹿原》时,也曾跟着剧组前往陕西蓝田待了8个月。
更不提年代剧“专业户”殷桃,这几年跟着年代剧一起成长、逐渐被年轻观众认知……

(《白鹿原》李沁)
年代剧之于年轻艺人的重要性,市场有所感知;而年轻艺人之于年代剧,更像是“加速器”。
不管最终呈现效果如何,可以肯定的是,是他们的到来,加速了年代剧“年轻化”的脚步、也奠定了这类题材之于市场的重要地位。
创作“年轻化”
如果说年轻艺人加速了年代剧“年轻化”的发展趋势,是显性的;那么这类题材之于创作层面的“年轻化”,则是委婉的、甚至是分化的。
《胡同》《我们这十年》等一批年代献礼剧的播出,让大众看到这类题材之于市场中的年轻化表现。电视剧发行经理方方说,它们的年轻化表达相对隐晦,主要是体现在叙事视角、选材,乃至于价值观传递等层面。
比如《胡同》,它所讲述的是三个不同年代,三位女性如何从一名平头百姓当上居委会主任的故事。女性、平民化视角,小人物塑造,以及剧集中所传递出的“让百姓过上幸福日子”的核心价值观,古今通用。
《我们的十年》也是如此。该剧通过11个单元故事,塑造出一群新时代人民群像的创作手法,也与传统年代剧有着本质区别。

市场中,另一类有着明显年轻化趋势的年代剧,则要从这两年该赛道逐渐涌入的一批新题材说起。刘畅执导的《启航:当风起时》是一部,张新城、蔡文静主演的《光芒》是一部。
再往前看,易烊千玺、黄子韬领衔主演的《热血同行》,黄子韬主演的另一部作品《热血青年》等,都属于此类作品范畴。
它们之于年代献礼剧最大的不同是,在作品创作维度里加上了更多流行元素。譬如《光芒》中男女主角偏偶像化的情感表达,《双镜》里观众喜爱的悬疑元素和百合CP,包括《热血同行》中的双男主设定,以及《启航:当风起时》中的励志、商战、热血等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