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长的,我摘录一段:
" 虽然我也知道金扫帚不是一个特别光彩的奖项,但是它可以鞭策我进步。为什么我自己必须要亲自来接受大家的批评,我觉得是因为我爱电影、我尊重电影、尊重观众、尊重在座的前辈,所以我一定要亲自来领。"
言辞恳切,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就是四个字:
谦逊,踏实。
把不光彩的事情变成光彩的事情,王宝强这事儿办的漂亮,和包贝尔一对比,就高下立见了。
这也不是包贝尔第一次被拿来和王宝强对比。
徐峥拍《港囧》时,因为档期原因,没能请到王宝强再度合作,便选择包贝尔做了王宝强的替身。
彼时的包贝尔,口碑还没现在这么差,刚演过《致青春》里的老张,那个角色还算讨喜。但大家没想到,讨喜的老张到了《港囧》里就变成了讨厌鬼。
包贝尔拙劣地模仿着王宝强,观众却怎么看怎么像王祖蓝,演得别扭,角色又被设计得聒噪,一部电影演下来,观众再看到包贝尔三个字就唯恐避之不及。
但话说回来,包贝尔是个演技极差的烂演员吗?
他当然不如王宝强,而且不管是天赋还是努力,都差得很远,但要说他没演技,也不见得。
我对他演过的角色,印象最深的,除了《致青春》里深情的老张,再就是《" 大 " 人物》里的富二代赵泰。
赵泰这个角色的特点,一个字来形容,就是 " 狂 "。
包贝尔把这个 " 狂 " 字诠释得淋漓尽致。他的每一句台词,每一个动作,每一个表情,都让我想到很久前一句形容港片的话:尽皆过火,尽是癫狂。而在这个电影里,演这个角色,要的就是这种过火和癫狂,角色作为巨婴的蛮不讲理和歇斯底里,被包贝尔用极强的爆发力演活了。
他演得有多好?当时的微博热搜出现了 " 想打包贝尔 " 这样的词条,可见一斑了。
有人说了,这是包贝尔本色出演,以他欠打的气质,演欠打的角色,是史诗级的贴合,成功属于阴差阳错。
这话有开玩笑的成分,不过我认真地说,这样评价包贝尔,说对了一半。
包贝尔不是没演技,他有演技,他有机会成为一个不错的演员。但他也确实太狂了,狂到了妄的程度,没有了自知之明,也就注定会丢掉观众缘。
高阳在《红顶商人胡雪岩》里写过这么一段话,我一直记在心里,刚好能用来形容包贝尔:
" 眼睛长在额角上,目空一切,这样的人不是 " 傲 " 是 " 狂 ",不但不值得佩服,而且还要替他担心,因为狂下去就要疯了。"
" 疯 " 是什么样子,同样举一个对抗金扫帚奖的例子。
你要是真疯,倒不会有人在意了,唯独狂人最易挨骂。
所谓 " 狂 ",其实就是没有自知之明。
包贝尔说错话办错事被群嘲,不是一次两次了。这次的金扫帚事件,任谁看到了都不会觉得奇怪。
他曾经上过一期《吐槽大会》,我印象很深。别人吐槽他时尺度还好,其乐融融,包贝尔自己一开口,就说错话,他第一个梗就提及了自己火锅店的食品安全事件,拿 " 牛血换鸭血 " 这种事情当玩笑去开,说到自己拍烂片,又大言不惭地说是现在的观众要求太高,还笑嘻嘻地给导演和编剧甩锅,意思是自己当演员的时候拍了烂片怪导演,兼职导演了电影烂了就怪编剧,他还很惊悚地说,争取以后连编剧一块儿当。真是生怕观众有胆走进电影院。
这只是说话不懂得过脑子,团队里没有高人吗?
说到底,言语上的不诚恳,还是来源于内心的不当回事。
他可能真的觉得自己是个有才华的好导演,而别人说他拍的电影是烂片,是有私人恩怨,是对他有刻板偏见。
毕竟,上《导演请指教》那个节目的时候,他提到 " 演而优则导 " 的导演时,还把伊斯特伍德和自己相提并论。有人说他的片子不好,他会难受,夸他几句,他就像遇到了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