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随着女团认知度的价值与商业性普遍挂钩,女团所产生的巨大收益也被认同,因此广告代言、品牌大使身份也逐渐大量倾斜女团成员,经纪公司也因此有了充分的理由来加码投资女团。
而这,也是基于受众群体的选择所产生的。
相对于男团,女团针对于粉丝经济方面所塑造出的艺人形象普遍更具有职业素养," 塌房率 " 远远低于男团,给予市场、品牌、粉丝的 " 入股 " 回报,也更具安全感。最具代表性的,便是女团的负面集中在恋爱传闻时,男团则为涉黄赌毒的违法行为,比如 iKON、BigBang 等,均有成员因涉毒判刑。这也就多少让男团消费市场主力的女性消费者,开始逐渐流向她处。
尤其在女性觉醒、女权主义盛行的当下,韩国本土乃至世界 K-Pop 女性粉丝的消费意识也在发生变化,开始注重女性的主体性。不仅出现了追捧以 BLACKPINK 为主的 Girl Crush 风潮,也出现了像 NewJeans 这般非 " 女力 " 形象也能吸引大量女性粉丝的热潮。
根据阿拉丁数据统计,四代女团专辑购买力性别占比上普遍呈现出女性消费者占据大头的情况,NewJeans、STAYC、Kep1er 女性消费者均超过 70%,其余也均维持在五五开以上。 可以说,正是由于女性粉丝的流向,促成了女团成绩的直线上升。
这其实也能看出,男团受众市场缺乏大众性的后果便是只能依赖女性消费者,而女团却在男性消费者之外,还能更强有力地与女性消费者共鸣。
值得注意的是,促成 " 阴盛阳衰 " 的另一个层面,则侧面反映了女团当下的处境。疫情时代来临,K-Pop 市场曾于 2020 年、2021 年长期中断巡演、海外活动,导致下沉成本增加,可预期收入也走向低迷。
这也令具有高忍耐度、高自律性、回报期待较低的女团在饱和的偶像市场中隐形就业机会增加,直白来讲,便是知名度较高的女团也出现了零收入结算增多的情况。像是本月少女成员 Chuu 自曝,即使在近两年超过 11 个广告代言傍身,本月少女全球巡演也未停,却仍旧属于未收到工资结算的自负盈亏局面。
不难理解,新拐点实际上也是女团市场的蛋糕正在进一步做大,或许也将迎来崭新的女团全盛时代。
结语
回看开启女团全盛时代的二代女团鼎盛时期,少女时代、2NE1 等在 " 女版 Super Junior"、" 女版 Big Bang" 这些以前辈男团为参照物的定位下,开启了与男团同台抗衡竞争的新时代,为后来女团在 K-Pop 中的扩张打下了夯实的基底。而由 TWICE、BLACKPINK 等在 2016 年以后开启的三代女团市场,更是在二代之上进一步推动了 " 女力 " 的普及。
可以说,新一代的女团盛世之年,是在持续积累前者经验以及女性主义新浪潮的社会变化之下所产生的必然结果,至于男团的失守也不足为奇。不过,男团方面也并非没有做出新的尝试,外籍韩裔或混血开始占据男团大多数席位,像 NCT 这般坚持以 "AKB48 系模式 " 的分队定位来满足不同受众的路子,也在这两年有所成效。
但总的来看,相比女团在歌曲、编舞上主动贴近大众市场,男团则将重心放在了适合巡演的高难度舞蹈和舞台展现,普遍丧失大众调性,也就难逃无人知的尴尬境地。毕竟,拥有大众认可的作品才是在 K-Pop 中的立足根本。
今年,也或许可以称之为女团力压男团的第一年,这也势必将会为 K-Pop 产业带来较大的变革,最终可能出现脱离性别区分,仅以偶像团体本身呈现的内容来作为被大众市场接纳的衡量标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