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过了会儿,我刷到了有学校在线上组织解剖课的新闻 …… 罢了,也许未来四处普及精准操作的机器人,人类就完全不需要实验,也不需要培训 " 手感 " 这种东西了。
我的游戏搭子是个小学或初中生,每个周末,TA 都会用防沉迷系统留下的一点时间和我一块打游戏。
没错,我连 TA 的性别都不知道,只知道他既然为防沉迷而苦恼、又声音稚嫩听不出男孩女孩,应当是高中以下的小玩家。
但我清楚,TA 喜欢玩梗、喜欢冲在最前面、ID 经常换却最偏好谁也看不懂的字母加符号、平时还有晃动手指让游戏人物转圈的习惯。
这样的玩伴是真人,但给人留下的印象只限于电子世界。当然,我也是别人的电子玩伴,不仅极少透露现实生活中的无聊信息,还往往喜欢在游戏世界里打造一个让自己看着就开心的 " 反差式人格 "。
比如,平时社恐的我,最爱顶着名字 " 猛男专属 ID" 在大厅里拉人打游戏。
曾经在博物馆体验过 " 赛博祭奠 ",点击屏幕,即可选择为你想祭奠的名人献花和留言。
2022 年 4 月,网络祭扫同比增长 192%,出现了数千个线上祭扫平台。其中曾有平台把送虚拟鲜花变成了一种 " 刷礼物 " 的方式,还要弹幕通知并排名,让线下的纪念活动不经意间染上了线上的娱乐化气息。
这几年一直有人在探索祭奠中线上和线下的融合。2017 年,计算学教授米兰 · 佐曼协助开发了世界上第一块数字墓碑,这款墓碑有 48 英寸的屏幕,可以显示墓主人之前设置的介绍信息,还可以在亲友前来祭扫时和他们互动。
但也有人把一些本该完全属于网络世界的 " 祭奠 " 搬到了现实世界。例如,今年一个韩国的软件工程师花了一个月和 430000 韩元设计订购了一块 IE 浏览器的墓碑。
对于一个爱收藏纸质菜单的人而言," 你好,扫码点餐 " 简直是一生之敌。
从大学时起,我就很喜欢留下一次性菜单,一张纸上餐厅的特色品味一目了然——云南一家餐厅的菜单全是我没听过的蘑菇菜品、南昌那家餐厅的菜单像一样老报纸、一家 " 江湖菜 " 菜馆总爱在菜单上印侠客画 ……
按照菜品画面所占的篇幅,还能一眼看出什么是厨师的自信之作。总觉旅游时细看一份菜单,也是游玩的一部分。
现在的点菜流程,则是坐下后对着手机像点外卖一般划上划下研究一番,还可能被商家白嫖手机号和微信号,会在之后断续收到餐厅的广告。
你最爱的电子榨菜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