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年,邓文迪22岁,切瑞54岁。
然而与切瑞新婚刚刚四个月,她又跟沃尔夫走到了一起。
借着与李宁太太陈永妍的室友关系,她在学校附近的一家李宁开设的体操学院做兼职,负责中国教练与学生父母的沟通事宜,沃尔夫正好是该学院的经理,一来二去,沃尔夫便拜倒在了她的石榴裙下。

年龄相差不大的两人看起来十分登对,对外,邓文迪会介绍沃尔夫说这是她丈夫。
不过纸终究包不住火,很快切瑞便发现了他们的关系,邓文迪对切瑞坦白说:
“你对我来说始终是一个父亲的概念,这一点决不会改变”。
虽然备受打击,但切瑞还是在等邓文迪回心转意,钱钟书有云:“老年人恋爱,就像老房子着火,摧枯拉朽,无可救药”,或许可以用来解释切瑞的行为。
邓文迪对切瑞却丝毫没留恋,1992年她拿到了绿卡,之后没多久她便与切瑞离了婚。
同年,她以全A的成绩从加州州立大学毕业,布莱克教授在推荐信中给了她相当高的评价,他说:
“邓文迪必将在中国向西方开放过程中扮演一个重要角色。”
后来的事实证明,布莱克教授的预感十分正确。
毕业后,邓文迪一边在李宁的体操学院工作,一边准备申请耶鲁大学商学院,两年后offer成功到手。
耶鲁大学学费十分昂贵,好在沃尔夫家境殷实,在他的资助下,1996年邓文迪顺利完成了学业,她手握MBA学位,准备一展宏图。
幸运的是,没多久她便有了展现自我的舞台。

03
1996年的香港经济十分繁荣,相关资料显示那时香港甲级写字楼租金便达到了每年每平945美元,位列全球第一。
这样一个富饶之地,邓文迪自然不肯错过,每个礼拜她都会买一张到香港的头等舱机票,希望以此结识上流人士。
邓文迪赌赢了,她等来了布鲁斯。
布鲁斯是默多克新闻集团的董事,当时他正准备赴任香港子公司Star TV的首席执行官,因为座位与邓文迪相邻,两人很快攀谈起来,下飞机后邓文迪意气风发地踏上了香港的土地——她拿到了Star TV的实习生资格。
在Star TV,凭借出色的社交才能,邓文迪很快与同事们打成一片,再加上业务能力十分优秀,她也十分受领导器重。
一年后,香港回归,邓文迪被派往内地拓宽音乐频道的销路,利用这个机会,她开始尝试编织属于自己的关系网,那一年她的年收入是8万美金,合人民币66万。
同年,邓文迪认识了她的第二任丈夫默多克。

关于两人的第一次见面,有许多种不同的说法,其中不乏红酒泼身等戏剧化的桥段。
有趣的是,邓文迪和默多克对他们的初见记忆也截然不同。
邓文迪回忆说有一天香港总裁叫她去办公室,在那里她见到了默多克,默多克问了她许多关于中国的问题,她对答如流,结束后默多克便邀请她一起吃饭。
默多克则对《名利场》杂志说有一天邓文迪去伦敦出差,默多克得知后邀请她一同吃晚饭,吃完饭后他劝她多待几天,故事就这样开始了。
唯一确定的一点是,那一年邓文迪29岁,默多克66岁。
邓文迪的同事后来复盘说那时邓文迪突然变得鬼鬼祟祟,经常傻笑,而且还经常去巴黎和伦敦度假,回来时还带着贵重的礼物,当被问及是谁送的时,她的回答是“我的新男友,一个老家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