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不惜引发家庭革命也要出逃到台北的陈嘉玲,如今已经过去二十年,她在台北所奋斗的一切因为丢掉工作而成了一场空。
她早已没有力气再去应付董事长助理那些鸡毛蒜皮的工作。
也没有力气去延续一段把男友混成室友的恋爱。
四十岁就是新的二十岁,陈嘉玲宛如壮士断腕,决定斩断一切,回到台南老家休整。
这部剧除了女主陈嘉玲在挣扎彷徨外,其他的角色也很有意思。
她有一个年轻时就自己做主退婚,然后和家里断绝关系的二姑。
而她的大姑,则负责和陈嘉玲妈妈进行年复一年的互相攀比运动。
她还有一个为家人奉献一生,但到了最后思想还有了那么一点前卫的奶奶。
这段陈嘉玲奶奶的死,应该算是《俗女养成记 1》里最让人泪崩的片段。
奶奶很早就跟家人说过,自己死后丧葬要一切从简,她想要干干净净的在火化后撒进大海,不要再像爷爷那样,全家到处找人要挽联。
奶奶死后,匆忙赶回家的大姑姑不这么想。
大姑眼里奶奶好面子,所以必须要搞到议长和立法院长的挽联,不然村长的也可以,反正派头一定要有。
这时候大姑安排的一切已经和奶奶本人的意愿无关,她只觉着这关系到外人看自己家孝不孝顺。
其实奶奶对这些东西早就已经够够的了。她想要被撒进大海,就是想自由自在,去掉妻子妈妈和奶奶的身份。
这样的要求,当然只有四十岁的叛逆陈嘉玲才能够帮奶奶做到。
但这是陈嘉玲的生活嘛,就像演员谢盈萱在颁奖典礼上的 F word,生活里总得加点闹剧才够味道。
这次就是,奶奶并没有被火化,骨灰盒里装的不是骨灰而是骨头。
整部剧讲述故事的时间线是穿插着的,但不管是大陈嘉玲还是小陈嘉玲,她们的生活都很有意思。
比如这段,女人月经期间烧香拜佛是对神明不敬。
既然不尊重,那为什么神明还要让女人有月经呢。小陈嘉玲就是破除封建迷信的人型武器。
在观剧的过程中甚至忍不住想,也许我们最好的女性题材剧已经出现了,内地的追赶需要时间,而且就目前的状况来说,这个时间跨度还不算短。
毕竟最近一次我们在讲述月经的片段还是这样的。
我们还需要时间和一些松弛感,不过啥时候都不算晚。
就像《俗女养成记 1》的结尾部分,陈嘉玲再次回到老家,和幼时的自己相遇,她们为破旧的窗沿补漆,也像是在弥补自己的缺憾,同时告诉自己:
这辈子很长,长到跌倒可以再站起来,这辈子也很短,短到没有时间勉强,也没有时间讨厌自己。
回到演员视角,谢盈萱本人就非常的陈嘉玲。
大家可能对她不怎么熟悉,不然就是近几年,看了电影《谁先爱上他的》,从刘三莲这个同妻角色认识的谢盈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