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颖在抠图剧《孤芳不自赏》里也曾扮男装。
同样是妆容一样不落,演技也不做调整。
谁该为女扮男装的尴尬现状负责呢?
自然,最一目了然的因素就是演员。
可以发现,如今大多数女演员的反串演绎几乎没有压力。
扎起头发,行走江湖便可毫无破绽。
散下头发,又瞬间震惊众人,一键变换性别。
但正如陈亚兰所说,实际上相比造型师,女扮男装更考验演员的演技和耐力。
演员不仅要深入理解角色,还要打破自身的行为习惯,一个小小的动作背后都是巨大的付出。
她自己多年受尽苦头,夏天紧紧勒着束胸沁出一身汗。
体力也练得比男性强出很多,才让她能准确拿捏角色体态。
《疗日子 Healing Daily》专访
叶童在饰演许仙之前,也曾大量研究反串艺人的影片,还跟着戏曲大师学习过一段时间。
像男性如何以眼神传情等细节,都是经过反复琢磨和实践的。
林青霞的东方不败,背后也付出了很多代价。
在《< 东方不败 > 甘苦谈》文中,她称当时很多腾空的镜头都是亲自上阵。
有一幕,导演放出一群鸽子,扑棱着翅膀狠狠扇过她的脸。
而她为了演出威武劲儿,始终挺胸昂头,眼睛都不敢眨。
为了呈现效果,险些毁容。
可惜鸽子一幕并没有被剪入公映版
当然,角色的生命力也离不开好的剧本。
今天依然大放光彩的反串角色,也得益于剧本的用心。
很多作品对传统文化精髓的自觉吸收,才使得人物和作品能互相成就。
《钟无艳》虽然是个无厘头的故事,但本身取材于粤剧。
片中也始终穿插着皮影和戏曲的表现形式。
林青霞版东方不败的出圈也离不开剧本。
徐克打破了固有的性别框架,展现乱世之中的恩怨牵绊、情感纠葛。
通过复杂的情感表现江湖百态,复杂人心。
「我的世界里没有分男分女。」
「人物的内心世界是很漂亮的。」
剧本、选角到配乐,都遵循着这样的格局和观念。
黄霑创作的两首古风配乐,也成了经典武侠歌曲。
演员才有了更多施展的余地。
当下大部分古装剧,尤其是近两年来,都是对传统的画皮不画骨。
几乎各个方面都缺乏诚意。
服化道不够考究,妆造、打光也常常是模式化的一键磨皮。
故事套路化也相当严重。
大多古偶中的女扮男装情节已经僵化成了一种梗。
本质上还是为了制造冤家路窄的冲突效果,为后面的表露真心做铺垫。
这些问题都与大环境的变化息息相关。
流量化的影视环境,普遍急功近利,缺乏对传统文化的沉淀。
创作上迎合观众的磕糖喜好,一开始就奔着数据去。
角色塑造比起作品本身,更多还是遵循标签化的审美潮流。
就像陈瑶因《无心法师 2》得到认可后,变成了男装专业户,造型、人设开始同质化了。
实际上,香港影坛当年反串风盛行,初衷并非迎合而意在开拓。
一方面,男演员片酬高,适合的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