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及如今的内娱,观众总是不惜用 " 已死 " 来表达对它的失望。
但在那个璀璨泡沫的假象里,不少明星们却依旧热烈地营业,即使口碑崩坏也毫无觉醒。
娱乐圈早已满眼金色,一晌贪欢,丑闻乱象不止。
眼见他们朱楼起、宴宾客,楼塌了,最后留下遍地唏嘘,但仍然不足以警醒。
少有的,我们能看见几个 " 娱乐圈叛徒 ",总忍不住把他们的话奔走相告。
此前,蝉主写过郭晓婷一番背刺内娱的孤勇采访。
近日,初代顶流李宇春也语出惊人:
" 不理解流量明星。"
" 不认可现在的偶像。"
" 不接受这样的粉丝。"
于是很快,又有人开始跳脚:
她自己不就是靠着粉丝一票票投出道的吗?
靠流量吃饭,却又看不起流量,实则是偏见。
真是又当又立,端起碗吃饭,放下碗骂娘。
对于装睡的人,发声即是冒犯 ......
为什么人人都怀念 2005 年的内娱?
在《我的青铜时代》第五集中,李宇春的一期走心采访中,她不仅分享了自己生病的苦楚,更剖析了自己这些年在内娱的感受。
直言自己主动去流量,包括解散粉丝后援会、淡出微博八年,潜心创作。
作为初代顶流,李宇春一针见血地阐述了对于内娱发展变化的感受。
早年间的草根选秀,是质朴的 " 想唱就唱 ",是有自我的。
后来的 slogan 都变成了 " 我由你打造 ",没有纯粹的自我意识,被动打造出所谓的人设。
只为了迎合粉丝的引流,疯狂 " 打投 " 背后是行尸走肉的假象,所有翻车的背后多少带着一丝注定。
作为第一个靠着粉丝投票出来的顶流,李宇春为什么说 2005 年的选秀不一样?
2005 年那个夏天,一档选秀节目《超级女声》横空出世,获得了观众前所未有的巨大热情,成为一档划时代的节目。
同年 8 月 26 日,总决赛当晚,彼时 21 岁的李宇春获得了 352 万短信投票,以压倒性优势获得冠军。
在那个互联网还没有兴起的年代里,观众们用手机和小灵通发送短信,一块钱算一个票数,每张手机卡限投 15 票。
这是实打实投出来的数字,是真正你一票我一票把偶像送出道。
当年超女总决赛的收视率以黑马之势,打破了《新闻联播》的收视记录。
冠军李宇春登上了美国《时代周刊》封面,杂志评价她为 " 草根的力量 "。
那个年代的娱乐圈,一切都还简单纯粹。
没有现在这么多疯狂氪金的花样,没有做数据冲热度,没拉踩引战和互撕。
劲爆新闻是 " 仔仔和大 S 恋爱 "、" 王菲李亚鹏结婚 "、" 林志玲坠马受伤 "......
05 年,内地仙侠剧《仙剑奇侠传》上映,没有几部作品几乎算得上一个新人的胡歌,创造了无人超越的经典。
那时还不流行瓜子脸、A4 腰,网红脸还不泛滥,蔡卓妍圆嘟嘟的脸颊也能甜进每个观众的心里。
杨丞琳满脸胶原蛋白下的青春感满溢,十年后的荧幕里我们已经好久不见这样真实美貌的女主。
后来,一切都变了。
饭圈粉丝席卷娱乐圈,追星和造星变成了模式化操作。
需求可以被制造、市场能够被引导,群众也可以被欺骗。
当营销号疯狂鼓吹颜值,安利 " 爆炸式演技 ",人气被水到榜首,粉丝们会先自我洗脑再给别人洗脑:你知道 ta 有多努力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