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错不改,一错再错的他,令公司高层失望,终于将他扫地出门。
但总结那么多桃色新闻,大家可以确定的是——
在任何行业和领域,全世界对男性私生活的宽容度实在太高了。
在几乎每一场 " 三个人的故事 " 里,结局都是:
女小三销声匿迹,身败名裂;
不甘心退圈,但复出无望的女小三
原配妻子不论选择原谅,还是撕破脸皮决裂,都躲不过外界的指指点点;
而出轨男大概率在蛰伏一年半载,风头过了之后,该干啥还干啥,毫发无损。
这段时间全网都在考古,跟风群嘲 "苦守寒窑十八载,吃足 18 年野菜" 的王宝钏,掀起了反对恋爱脑的风潮。
近两日有一些反对的声音冒头,表示:
" 要理解时代的局限,理解那个朝代女性的不足,审判封建社会女性的行为不是进步。"
确实,不是说要苛责一个影视剧里的虚幻人物,或者攻击某个现实生活里的女性。
但对于如今的吃瓜群众来说,过去有多少局限其实不重要,对当下的我们有什么启发才是最要紧的。
女性无法独立必须依附男人生存,和裹小脚、雌竟思维一样,都是时代糟粕:
我们抵制即可,无需摁头强求他人理解。
王宝钏演员萱萱拍的另一部港剧
说白了,抵制恋爱脑能成风潮的原因,归根结底,还是因为这个大环境对女性的容错率太低:
出轨男好像有九条命,大众包括他自己,都觉得沾花惹草不是过错是能耐。所有人都争着原谅,愿意给他重新开始的机会;
但不论是出轨的女性,还是被出轨的女性,只要在一次婚恋错误里栽了跟头,大概率只能不断坠落。
在绝大多数的文明里,男儿志在四方,女人以家庭丈夫为重仍然是主流叙事。
那么多美貌、才华、名气、财富兼备的女明星,在婚恋中同样要背负沉重的妻职母职,放弃事业上升机会把重心留给家庭;被枕边人背叛后仍要佯装大度,说一句 " 且行且珍惜 " ……
那对于普通女性,情况只会更艰辛。
爱情大过天 / 为爱放弃前途,千百年来都是一种『特供女性』的观念灌输,冒昧地说是" 妇科病 "也不为过。
而矫枉必须过正。
如今这股对恋爱脑的反思,和近乎叛逆式的嘲讽,我坚持认为:是一种时代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