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虞书欣在《苍兰诀》中饰演非常精灵善良的小兰花,说话语气自然是属于比较细的那种。
结果网络就开始了一些鉴夹子音,讽刺虞书欣的声音就是故意装的夹子音,目的为了吸粉装可爱,甚至不断去找视频验证虞书欣以前是可以正常说话的。
现在网友对夹子音的态度其实就跟以前的娃娃音差不多,想想林志玲因为娃娃音都被骂了多少年。
很多人看起虞书欣被如此鉴夹子音,也会想起自己。
她们都因为天生的嗓音就要莫名受到无数的揣测和指控,被贴上心机女、打擦边等等的标签,面对这些莫须有的指责,她们甚至陷入一个 " 自证的陷阱 ",自证自己没有装。
也是因为这些标签,这些在大家看来无所谓的梗,实际上都在伤害着一部分人,她们变得自卑,开始害怕说话。
但不要把自己有意识或无意识的厌女言行,去包装成所谓的 " 自由 "。
" 夹子音 " 所延伸出来的问题其实和 " 媛 " 是一样的。
词汇最终都变成了攻击女性的工具,让女性陷入自证清白的循环,也像一面高悬的明镜,照出了无数人的厌女病。
父权社会下的厌女行为从未消失过,男性对女性的凝视与鉴婊是纯粹的恶与无知。
例如前段时间因为高铁不售卖卫生巾的事情,就足以在热搜上争论三天。
男的直接对女性发起道德攻击,认为是女性索求太多,太过苛责,是时代的巨婴。
与此同时,女性和女性之间的鉴婊和恶言相向的现象也存在。
不管你想不想承认,当女性之间也产生以羞辱的方式来摧毁对方的社会地位时,必然加深这个社会的厌女环境。
同理,以证实对方是坏女人来衬托自己是好女人,并不会让你身上那些女性枷锁减少,相反这种雌竞,也会不断物化自己和男凝自己,男性能享受到的的性别红利,根本轮不到你。
在自证的漩涡中,女性都在同一条船上,也不会放过任何一位女性。
这两天在社交平台不断传播的,还有一些模仿性侵拍照潮流。
被对方捂住嘴这一姿势,原意是儿童的反性侵宣传。
明明是非常严肃非常伤痛的一件事,但却因为一些风靡的模仿,不断被搞擦别搞娱乐化,受害者以后发声的机会也变得越来越难。
模仿性侵拍照,和当年玩家暴妆的性质也是一样的。
当年万圣节出现了不少人将 " 家暴妆 " 作为节日妆容,那些家暴案件,成为了不少人的妆容灵感素材。
满脸伤痕,鼻青脸肿,血痕结痂…各种家暴的伤痕被玩得不亦乐乎。
" 我被家暴了,我可太酷了。"
而这些看上去好像是可调侃玩味的谈资,实际上都是家暴受害者血淋淋的伤疤。
我们需要的是反暴力,而不是借着所谓的家暴妆容去传输一种我被打也很美很酷的错误价值观,它带来的不应该是一种优越感。
而如今那些来流量快,出圈的玩梗,不过是在变相的进行着性别歧视和侮辱,同时也在压榨女性的发声空间。
正如在微博上一条热转所说的:
" 当女性都开始娱乐化暴力和性虐,环境施加的伤痛和不公平待遇的时候真的没救了,加害者会更加肆无忌惮:你看,她明明就很开心啊!"
当恶言真正扑向自己,才觉得这一切不好笑时,早就已经为时已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