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两位受访的上海阿姨,也是以生活中的寻常状态出镜。
一位顾着找奶瓶,完全不顾节目组。
还有一位话讲到一半,起身找逃跑的乌龟。
虽然这些路人打破了采访的节奏,但节目组却没有停下。
她们耐心地陪着两位阿姨寻找奶瓶和乌龟,自然而然地参与其中。
还把这放到了正片里,充满了生活化的喜感。
有时,还能创造意料之外的效果。
采访安福路摄影师的时候,又有一位摄影师在一旁偷拍。
于是就出现了摄影机对着摄影大叔,又被摄影大叔偷拍的套娃过程,带来了不少笑点。
语出惊人的路人。
不拘一格的采访。
浑然天成的幽默感。
成就了《周一开始便熬夜》的长红。
其实,我们也曾拥有过这样精彩的素人节目。
《谭谈交通》最出圈的那句「到二仙桥走成华大道」,纯属无心插柳。
只是谭警官纠正违反交规行为时,采访对象脱口而出的对答。
同样,「谭警官我给你唱首歌」的气球哥,「腰马合一」等爆笑梗,都源于素人的即兴发挥。
《1818 黄金眼》的各种奇葩情节,时常让大家感慨「电影都不敢这么编」。
可这不过是市井生活中的一段又一段小小波澜,便已如此引人入胜。
节目组并未刻意编排,仅仅扮演着媒介的角色。
大张伟导演的《土豆周末秀》,则借用社会实验的形式。
从路人不加修饰的真实反应,洞察「性骚扰」「拜金」「一夜暴富」等现实话题。
其中关于女性醉酒被「捡尸」的一期,曾在网络掀起巨大讨论。
爆笑也好,义愤也罢。
这些情绪感染力都来自真实、具体的人。
但可惜,就像《周一开始便熬夜》中国特别篇的制作人所说:
「中国现在没有这样的节目了。」
这些综艺许多都经历了改版、停播,淡出了我们的生活。
只能靠一次次的「文艺复兴」来不断回味。
仅有极少数得以存活。
而如今,素人综艺的路子似乎越走越窄,围绕恋爱、职场、脑力竞赛做文章。
嘉宾往往背负着人设,无法避免地流量化。
一个个被选中的素人,随着节目的热播转向网红。
或本就是小网红,想借节目扩大知名度。
不仅如此,在许多综艺中,素人成了给明星镶边的工具人。
岳云鹏在《新游记》体验房产中介工作,但业务能力糟糕。
一位客户居然直接说要替岳云鹏介绍房子的情况。
而且还留意到了隐藏在黑暗中,并不突出的平安大厦。
明显不是即兴发挥,而是被安排进来圆场的工具人。
《亲爱的,来吃饭》中,王祖蓝和范湉湉一组,全程以自我为中心,表现出了非常明显的功利性。
只关注自己还没有找到蹭饭家庭,比赛要输了。
然后以此道德绑架普通人。
甚至肆意评价素人的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