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十点电影原创
10 月 20 日这一天,平常地过去了。
而在 70 年前,1952 年的 10 月 19 日,马上就要迎来新一天的时刻。
一位战士,牺牲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上。
大多数人都曾熟读过他的故事:
他所属的连队,几乎全部阵亡。
所剩战斗力,只有几个人。
最后一次冲锋,两名战友,1 位牺牲,1 位重伤。
在最后关头,他没有一颗子弹。
只能爬到地堡射孔,用胸膛堵住枪口。
当战友们冲上阵地时发现:
他的身后,有一道长长的血印,到地堡前,已无痕迹。
因为他的血,已经流光了 ……
这个名字,我们熟悉,却又陌生。
黄继光。
就在 70 年后的今天,有一部小成本网络电影。
没有走上院线,没有狂轰滥炸的宣传。
却用真诚的态度,致敬英雄。
豆瓣 7.9,无数个意外看到它的 " 自来水 ",评价它:
国产战争片天花板。
看过之后,十点君只有四个字:所言不虚。
它,不是一部关于传奇的史诗。
不是用闪光的滤镜,开挂的情节堆起来的 " 英雄 "。
他只是在讲一件事:
仔细看,那个平凡的身影,如何用血肉和勇气,向前一步,超越平凡。
黄继光,不只是一个名字。
《特级英雄黄继光》的导演说:
" 在我自己接手这个项目之前,都不知道黄继光之前是一名通信员。"
他,出生在四川省中江县发财垭村,是家里的老三。
10 岁时,父亲去世,他只能到地主家打工抵债。
50 年代初,抗美援朝战争爆发。
年仅 20 岁的黄继光,是村里第一个报名参军的。
功课做的不错,热情也不少。
但还是因为身高不够,差点被刷下来。
他据理力争:
终于,他打动了征兵营长的心,踏上了成为志愿军战士的第一步。
没错,这只是他的第一步。
这部片子,不止关于英雄的牺牲,更关乎英雄的成长。
在正式踏入战场之前,志愿军战士必须经历集训。
普通战士培训口令传递,体能枪法。
通讯员更为专业,要掌握有线通信,通讯理论,诡雷排除。
曾经的黄继光,对于明明上了战场,却只能当通讯员这件事,是不理解的。
在少年的心里,上战场杀鬼子,才是最荣耀的事。
所以,他急着立功,急着打仗。
面对一腔热血的少年,参谋长、指导员,没有一味训斥。
指导员对他说: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
随后又说:多学点本事吧,以后肯定用得上。
情况紧急时,参谋长叮嘱他们:
参军,不是为了立功,更是为了把仗打赢。
在炮火连天,血腥残酷的战争中。
正是这一处处微小的细节,为英雄的成长,写下注脚。
英雄的勇气来源于何处?
来源于红旗下每个人对生命的珍视,对家与国的拳拳保护之心。
《特级英雄黄继光》,让观众看到了英雄的成长之路,也感受到了战场的真实残酷。
制作再小,成本再低,只要足够写实,就能带来磅礴的震撼感。
导演周润泽,在拍摄时,和军事指导、美术指导等人一起去拍摄地点做战斗模拟,试图体会黄继光的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