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就不得不谈谈中腰部演员。从今年的态势来看,他们或是因为名气不够,或是因为演技不逮,越来越难参与到大制作项目中。选择有限的他们只能转投小项目,抓住为数不多的机会。
比如曾在《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中饰演华兰的王鹤润,在今年也拿出了和罗正搭档的《眼里余光都是你》。
这些小成本的项目多是选秀艺人的集散地,不少曾在《偶像练习生》《创造营》中亮过相的爱豆,如罗正、孔雪儿等都能有主扛项目的机会。罗正虽然被观众 diss 为 " 古装丑男 ",孔雪儿虽然在演技上饱受诟病,但还是能保证连续进组。他们自带的流量池虽然不大,但总有水花。
另据网络消息,未来选秀出来的明星无法上综艺,如若消息为真,那么这批选秀明星将会愈发集中在剧集市场。
至于在小项目里出演配角的演员,则多数会在微短剧中担纲主演。比如《我的秘密室友》的男三号代高政,就凭借微短剧《千金丫环》小火了一把。
在如今的市场上,腰部演员要想接到戏,业务能力和人气总要站一头,否则只能被市场淘汰。
02平台看中性价比,不出错是关键
盘点完今年的演员情况,就要从现象入手,来分析原因和寻找破局之法。在深入了解后,我们得知,面对困局,不止演员们战战兢兢,平台方和制片方同样如履薄冰。
经纪人小熊告诉凤凰网娱乐,虽然流量两个字一直被鄙视,但不得不承认,它一直有效。所以在给演员选戏时,还是要考虑到演员本身的流量池,上不去的戏不硬上,大家都要摆清位置。在签约时,也会倾向选择北电中戏上戏等专业院校出身且有正剧背书的演员,现在这个环境,不出错才是要点。
面对动荡的市场和越来越难过会的项目,被卡在中间的是草创不久的制片公司。大公司尚且能和平台保持稳定合作,小公司就只能在夹缝里勉强生存,这是行业下行所带来的不可避免的情况。
对于小公司而言,一旦项目过会,就意味着口粮到账,而他们对待项目的态度,也会变得更加认真、仔细。一旦眼前的项目崩盘,谁也不知道下个过会的项目会在何时出现。" 煮熟的鸭子不能飞 ",这是目前所有制片公司的共识。
在选择演员方面,制片公司要做的考量也会比之前更加充分。对于版权剧,制片公司指着它获取利润,所以这就对演员的要求比较高。
某制片公司的工作人员向凤凰网娱乐透露,他们在筹备定制剧时,需要对演员的演技、艺德做出综合考量,所以一般到最后敲定的都是 " 金字塔尖 " 的演员,这样的演员往往能顺利获得平台和电视台的认可,也更有可能卖出好价钱。
而面对平台的定制剧,则需要在选择演员时和平台一起协商。小的制片公司大多会以平台的选择为准,在定演员方面的空间不太大。而对于一些有过成功作品且体量中等的公司而言,他们就会更坚持自己对项目的掌控度,在选择演员上也是如此。
所以,这其中也免不了出现平台和制片公司的拉锯战。据某影视公司的策划透露,定制项目虽然是平台拿钱制作,但在选择演员上,导演的意见还是比较重要的。比如导演看中了某位名气不大但和角色调性较为匹配的演员,就会通过让演员来反复试戏的形式,来说服平台接受提议。
平台在被说服后也仍然会存有顾虑,他们这时大多会对其他主演给出建议,希望演员阵容能在大体上匹配项目调性的同时,又能为剧集提前备好流量池。
而对于一些分账甜宠剧,制片公司的目光就会转向中腰部演员。毕竟分账剧的预算有限,在演员的要求上只能退而求其次。但这种退并不意味着谁片酬低就用谁,制片公司还是会综合考虑演员的 " 性价比 ",尽量选择高人气、高颜值,又年轻的流量爱豆,并为之找来戏骨作配,尽可能地给剧集上热度与质量的双保险,稳住基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