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爱人》我悟了:不是爱有问题,是人有问题吗,再见爱人中的问题,再见爱人里面的问题,再见爱人 问题《再见爱人》我悟了:不是爱有问题,是人有问题
当然,想了之后还是忍不住看、忍不住评判,并自我解释:既然 TA 做嘉宾我做观众,就是我们双方已经达成了这种评价协议。
当节目定下演播室和真人秀的双重叙事结构时,就已经对嘉宾的个体权利做了两次让渡。一次是让渡给演播室的观察员,另一次是让渡给屏幕外的观众。且如果观察员 " 三观不正 ",观众也能对他进行 " 观察者之观察 "、" 批判者之批判 ",以期符合内心的正义和秩序。
不过,初代的相亲与调解综艺,大多是 " 形而下 " 的具象呈现。比方说硬糖君最爱的《金牌调解》,我们在其中看到婚姻分崩离析的状态都是一个个有形的问题。家暴、婚外情、财产纠纷、亲子教育乃至房事不谐,都可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就需要涂磊那样的生活化调解,不按绝对政治正确,只求不违背人性和人情味。
而当下的离婚综艺,则趋近于 " 形而上 " 的抽象描绘。表面上是打牌、冷暴力、两地分居,实际问题则是亲密关系以及个体与社会的关系。这就需要郭采洁、胡彦斌这样能够拿着纸巾共情的观察者,虽然我们没解决问题,但我狠狠吃到了婚姻之苦的代餐。
十几年前的《非诚勿扰》,女嘉宾关注的是房子、车子。现在的《心动的信号》,小姐姐嫌弃男嘉宾不能提供情绪价值。可以说我们在物质上更丰裕了,但也可能精神上更孱弱了。每个人都想索求情绪价值,做被完全理解、被充分呵护、被坚定选择的那个。
说什么爱情吃苦婚姻不幸,如今看来难免归因有误。两个人的问题之外,怕是个人的毛病更要先抓紧 " 有病治病 "。指望爱和爱人来治自己的病,不是不可以,多少有点求全责备和缘木求鱼。就算你找了个心理医生,人家也不能全天候上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