馈赠从来不会不明不白。
就像潘多拉的魔盒。
也许每一次你欣然接受的礼物,命运都在暗中标好了它的价格。
02
如果只是凭借塑料特效和港式无厘头。
一部在单行道上行走的类型剧想要冲上 8 分,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隔壁《法证 5》就是最好的反面教材)。
《超能》没有只盯着英雄们上天入地的姿态。
相反,与同期台庆剧《上车家族》一样。
它将目光转向大都市的小角落。
再没有了 TVB 熟悉的豪门风云、珠光宝气,只留下无比真实的港民生态。
阿链一家四口。
哪怕身怀神技,但我们的男主也要面对每天一睁眼,全家挤在几十平房子中的困窘。
晚上,衣服晾在门外。
白天,阳光限时供应,握手楼与接吻楼,鳞次栉比,无缝衔接。
更别提阿链自己刚刚失业。
老婆全职主妇,弟弟张口要钱。
老妈呢?
只想要抱孙,全然不顾这么小的房子能养活多少张嘴。
一个细节。
阿链家唯一的卫生间里,小小几平米的空间,挂满了四个人的毛巾。
可以预见每天早晨,这样的家会有怎样一番 " 厕所混战 "。
△ 连护手霜用完了也要努力挤出最后两滴
以及剧中一个很好笑的桥段——
当阿链想和老婆亲热时。
隔着薄薄一堵墙。
上一秒,老妈跑来承认自己偷套套,只想尽快抱金孙;下一秒,弟弟及时雨出现,为大哥提供男人间的便利。
你以为这样就完了?
不,等自己应付完家人回到香闺,老婆早已来了月经。
笑料中带着些许悲伤。
一家人的隐私根本无处可藏,就这样摊在勉强为之的明面上。
还有 Q 姨。
在香港,对临时演员的别称叫做 " 茄哩啡 "。
源自英文单词 "carefree",意为" 无需照顾的,不用操心的,无所谓的 "。
Q 姨的工作,便是在影视城管理这些茄哩啡。
而她自己有时也会为了生计,不得不亲自上阵。
连同打零工的阿链一起。
二人在片场不禁要受气、被嘲讽,受伤更是家常便饭。
我今天被人爆头
是不是应该多点
要不跟导演说不做了?
没事,不用扶 ……
其他 " 超能使者 " 都好不到哪去。
肌霸两兄弟挤在蜗居里,淋浴和马桶 0 距离;身材一流的 open 姐无家可归;阿链家对面望下去,便是正在家暴的两口子。
生活在底层的人们。
不是面对生存的困难,就是在争吵、泪水与每天看不到头的苦熬里挣扎。
荧幕上的茄哩啡还可以杀青。
但生活,却只会永远让人下不来台。
你不干?大把人抢着干哦 ……
悲观绝不是这部剧的底色。
就像监制文伟鸿所说。
他们的努力是为了让观众看到,原来小市民,也可以成为大英雄。
在大家的想象中,有超能力是不是很厉害?
剧中的超能英雄们不是的。
他们也要为生活奔波劳碌,家里不如意的事情也在烦扰他们。
我想把 " 人 " 会遇到的难题给到这群英雄。
哪怕为了生计奔波。
但心里深埋的那份正义,却不会因为现实的窘迫,而选择吝啬。
比如剧中一个小小的细节。
餐馆的老板袁叔。
做你最爱吃的番茄牛肉给你 ~
做食客生意的他,算不上大富大贵,却永远保障着附近街坊的温饱。
不仅如此,他还定期去到深水埗的天桥底下,派饭给那些无家可归的流浪者。
要知道在贫富差距极大的香港。
一份十几块的饭,往往就能续一个人的命。
他没有超能力。
但在众人心中,袁叔,就是那个最了不起的食神。
- 天气热了 不要再放好几天才吃了
- 多谢袁叔 - 不用谢
《超能》不是空来一腔热血,卖弄塑料特效,将人神化。
恰恰相反。
它永远在尝试反常规、反套路,不按道理出牌。
把 " 神 ",还原为 " 人 "。
以及让 " 英雄 ",回归为 " 我们 "。
03
有关超能力或是软科幻元素,《超能》在港影港视里也并非孤品。
挑有名的讲。
1992 年,《妖兽都市》横空出世。
次年,TVB《原振侠》播出。
黎明与李嘉欣二搭,配角则是王菲、朱茵、仲代达矢、李若彤、张学友等一票巨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