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对母女的龃龉就此告一段落,看得人心里特别舒服。别看车太在外胡搅蛮缠,对待家人却极有分寸和智慧。老公孩子的性格她了如指掌,知道什么时候该敲打,什么时候该放手,什么时候要毫不犹豫地给予他们精神支持,最重要是懂得反思,大女儿终于忍不住控诉她偏心、控制欲强,她愣了几秒,随即向女儿道歉。
这里的台词很朴实,不像《请回答 1988》里德善父亲说 " 爸爸也是第一次当爸爸 " 那么文艺。就是简简单单的一句 " 对不起,我一直都不知道 ……" 足以道出为人父母的难处:
很多时候,再厉害精明的妈妈也只能在旋涡里挣扎,难以面面俱到。从小被忽视的那个孩子呢,以后的路还要自己走,但得到了这声抱歉,总觉得人生充满了被爱的底气。
剧中表现丈夫对妻子的爱也很有意思。一次车太生气离家出走,跑到隔壁街的糖水铺坐了半天。一抬眼,车志明就坐到了跟前。车太故作傲娇地问丈夫怎么找到她的,车志明答道,谁不知道你每次都来这里,附近哪有比这家店还便宜的地方。说罢,两人一笑泯恩仇。车太高高兴兴地回家,店铺伙计也松一口气,终于等走了老熟客,可以翻台了。
这样的生活片段比比皆是,充满了熟人社会的魅力。虽然有乌托邦之嫌,却有扎实的根基,毫不轻浮,这不得不令人佩服 TVB 编剧对生活流作品的把控水平。
看着他们一家人齐齐整整,就觉得生活充满希望,不管多难都相信他们能扛过去。电视剧能做到这一点特别难得。现在很多家庭剧都让人看得特别绝望,仿佛世界上最不堪的人和事都聚到一个家里,你根本不相信最后能和解,但他们偏偏还就大团圆了,像是给入戏太深的你一个响亮的巴掌。
《上车家庭》就很好,它心疼观众(至少前 12 集如此),知道这些年大家过得不容易,于是逗一逗你,又捂一捂你的心。成年人很需要这样的故事,即便知道是童话也不由自主地相信。
本剧有一个被赞到爆的泪点。车志明两公婆为了让闵老太在房本加上自己的名字,假扮好心陪老太太聊天(两人的形象也常常在灰色地带游走)。事后,车志明绘声绘色地在街头跟车太汇报 " 战况 ",把当年的车太形容成上天派来的天使,拯救了刚刚丧母的自己。
车太在一旁夸赞老公会演戏,压根没把这话当真。突然,车志明话锋一转," 不是啊老婆,我讲真的。"
不等车太反应过来,车志明又讲起车太和两个女儿是如何治愈了自己,而自己又是如何没用,至今没法给她们一处避雨的屋头。情到浓处,车志明一把抱住车太,哭得像个两百斤的孩子。
车太是天不怕地不怕,就怕车生说情话,当然是赶紧把他揽入怀中连声抚慰。
据说这里是林敏骢的临场发挥,不愧是写出 "每次我望真你,每次我望真你,你那眼中都有我" 的情种文人,两公婆真挚的眼泪,一下就把先前为买房的种种卑琐洗得干干净净。
普通人嘛,很难一辈子站在道德高地。有时迷了路,绕进了洼地,最幸运是有人能牵着你出来。
但《上车家族》也没有止步于童话故事。买房背后折射出的严肃的社会问题,大至移民潮、人口老龄化,小至亲子关系、居民心理健康等,《上车家族》都有涉及。
剧中令人陷入沉思的是另一个对照组——闵老太和她的亲生儿子。
闵老太不像车太那样天生乐观善良。她年轻时自私、刻薄,做了车志明爸爸的小三,不让车母见丈夫最后一面。老来还是一个脾气,到处投诉别人,搞得邻居街坊都避而远之。
后来好不容易把独生子拉扯大,儿子说移民就移民,把她一个人丢在公屋里,守着一条叫 " 次郎 " 的狗。
为了见儿子一面,闵老太谎称继子车志明要夺走公屋,儿子才从日本赶回来。
但没想到,儿子这次连她相依为命的狗都要带走,理由是孙子很想这只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