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庭夫妇涉嫌网络传销案听证会,前几天结束了。新闻通稿称 " 涉案主体拟被罚 113 亿 ",如果不出什么意外的话。
张庭没有露面,只是转发新闻喊冤," 等个公正的裁决 "。
巧合极了,林瑞阳与前妻的儿子林禹在社交平台上发布动态,分享工作成绩单和跟女友的合影,说 " 这是我工作以来,最开心的一年!"
吃瓜群众都认为,在这个节骨眼上,林禹是在替缄默的母亲发声,向已成陌路的父亲表态," 大仇得报 "。
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可是,眼看他把破砖烂瓦拾掇拾掇,又想盖楼是几个意思?
今年 8 月,多条视频显示林瑞阳现身马来西亚演讲,振臂高呼 " 我复活了!" 还是原来的配方,还是熟悉的味道,据爆料他转战东南亚,在马来西亚开了第一家分公司。
法律文书上," 张淑琴、林吉荣 " 两个朴实无华的人名,像一条通往两人前半生的路,回头看已是荒草蔓蔓。
52 岁的张庭曾经是惊艳了一个时代的酒窝女神,走到今天的地步,实在让当年的观众粉丝扼腕叹息。
她像一个戴着面具的女人,对自己过往的所有讲述,都是谜之矛盾。
第一个,关于出身,富养 vs 穷养?
出道早期的各种节目里,说到自己的家境,张庭演的都是苦孩子剧本。
她不止一次说过,小时候家里生活艰难,父母摆小吃摊养活五个女儿。每天都要很晚才能收摊,她和姐妹们困极了就躺在路边睡,常被路人当成乞丐,扔下几个硬币。
家里只有一个房间,父母加上她们五个孩子挤在一张大床上。她从小就有个梦想,长大有钱了买一所大房子,让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房间。
一次《鲁豫有约》,张庭说到自己 9 岁就当小工(另一档节目上说是 5 岁做手工活),挣钱帮父母补贴家用,听得全场唏嘘,更是让有过相似经历的容嬷嬷李明启老师触景生情,当场流泪。
心疼李明启老师三分钟,因为后来到了《非常静距离》,张庭口中的童年又是一个截然相反的版本了。
她摇身一变,成了娇生惯养的娇娇女,在家什么事情都不做,连走路都是父母抱着背着,长到十几岁还帮她洗澡(真的不是残疾人嘛)。她从小一直蓄长发,自己从不洗头,总是去美发店洗护。爸爸最宠她,姐妹们只有她有权利吃燕窝,100 多块钱一串的无籽葡萄天天都要吃一串。
稍微细究,就知道这个说法有多离谱。张庭 1970 年出生在台南,童年和少年是 1980 年代,且不说物价真假,当真这个吃法,那光葡萄就能干掉当时一个公职人员一半月薪了。
为什么一个人嘴里说出的话,可以自相矛盾到这个程度?
揣测一下。她渲染自己童年贫穷的那些年,正是苦情人设流行的阶段,苦难、励志、催泪,是当时最能迅速攫取观众好感的元素,有谁不爱梅花香自苦寒来的励志女孩呢?
但后来她离开影视转战商业,又赶上 " 人间富贵花 " 人设兴起,无论替品牌造势,还是为自己炒作,都需要她摆脱贫穷印记,立起一个流金溢彩的富家女、阔太太形象。
为了营业需要,伸左手打右脸,也就不足为奇了。
张庭的 " 谜 " 还体现在嫁给林瑞阳这件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