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志明朋友的儿子儿媳就是幸运的公屋住户,明明是正当奋斗的年纪,小两口却为了公屋选择在家当咸鱼,这也太魔幻了。
申请租住公屋是不可能的了,那还有居屋,居屋的价格比公屋高,靠购买,价格比起商品房也要低廉很多,但每年有几十万人申请居屋,申请成功的概率堪比中彩票。
最高一层的选择就是私楼了,也就是价格高昂的商品房,但车志明手上只有 60 万,即使是最便宜的两室一厅首付也要 90 万。
公屋、居屋、私楼都买不上,车志明想着要不买个凶宅算了,没房可比鬼可怕多了,没想到就算是凶宅他也买不起,怎么算都没法成功上车,唯有租房。
买不到房的车志明绝望了,他打起了歪主意,他和小女儿演起了家暴戏码,试图利用少女被家暴的惨剧来申请公屋,但家暴在香港遍地都是,并不符合公屋申请条件。
一计不成,车志明又生一计。
他假装摒弃前嫌,和抢走自己父亲的小三闵奶奶演起了母子情深,他认三作母就为了让她在公屋上加上他的名字,然而结局还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上车家族》貌似就是一部满是算计的剧,但实际上,内里的温情才是最大的看点。
车志明夫妇舍不得吃穿,但愿意送两个女儿出国留学工作,几十万的出国费用花的眼睛都不眨一下,在他们身上你或多或少能看见自己父母的影子。
小女儿留学被开除遣返,原因是她因想念妈妈的烤乳鸽而在学校烤了死掉的鸽子,违反了《动物保护法》被开除,30 万留学费打水漂,车志明夫妇对她也不忍苛责。
不谙世事的小女儿回香港后也会做些兼职给妈妈交家用,这一家子人吵归吵闹归闹,但对彼此的爱却是揉进了骨子里。
与其说车志明一家买的是房,不如说他们想的是家。买房很难,但他们一家却是苦中作乐,以自嘲、戏谑的态度面对买房这一现实难题,而温馨、治愈才是这部剧的基调。
港剧对于平民百姓的生活刻画一向很有一手,就如《上车家族》常常会看得让人泪目,剧中的闵奶奶在年轻时破坏了别人的家庭,但她晚景凄凉令人心生不忍,即使住着公屋拿着退休金,但她作为独居老人的孤独却被描写的相当真实,很多时候让人眼酸。
好的故事就是这样,有笑有泪,让人共情。
我如此偏爱港剧可能就在于此,从小到大看的港剧,传递出对生活的态度都是乐观随和的,也更注重家庭关系的维系,《上车家族》的主角对家的渴望,何尝不是我们内心的真实写照。
港剧有一种鼓舞人的魔力,港剧主角很多都是不得志的小人物,不存在完美的人设,他们有欲望,有挣扎,也有真情。
他们身上更有一种像小强一样打不死的顽强乐观的精神,就算心里再苦,也要笑对生活,也要享受生活中的点滴美好,而我们似乎也渐渐变成了这样的人。
我们所追求的,是 " 一家人,最重要是齐齐整整 ",也是 " 做人呢最重要是开心 "。
很奇妙,是观剧,也是观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