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金鸡奖颁奖典礼落幕。
内地电影人集体出动,场面十分热闹。
陈道明、张涵予帮成龙修椅子,刘德华围观
然而,盛会之外的电影市场,堪称惨淡。
影院几乎陷入「无片可放」的窘境。
为数不多的新片,都自带槽点。
例如海报就透着粗糙感的《林深时见麓》。
因为首日票房只有75元,被当成笑话,全网玩梗。
一度登上热搜。
随后片方辟谣:「实际是56元」。
更惨了。
而比国产片更惨的是引进片。
已经快三个月没有新的引进片上映了。
因此,就连《名侦探柯南》剧场版等口碑一般的外国片定档,都好比久旱逢甘霖。
如此景象,让人不得不感叹今非昔比。
其实,引进片曾经是内地院线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
也给一代又一代的观众留下了难忘的集体回忆。
今天,鱼叔就和大家一期回顾,那些年轰动一时的引进片——
NO.1《流浪者》
导演:拉兹·卡普尔
主演:拉兹·卡普尔 / 纳尔吉丝 / 普利特维拉·卡浦尔
制片国家/地区: 印度
豆瓣评分:8.4
对中国观众来说,这才是第一部爆款印度片。
比《摔跤吧!爸爸》早了半个多世纪。
1955年,正是中印关系最好的时期,官方牵头举办了印度电影周。
要知道,那时候的观众对于外国片的认知基本是由前苏联电影塑造的。
而《流浪者》让人们看到了截然不同的风格。
欢快的叙事,华丽的场景,印度特色歌舞,娱乐性十足。
不仅如此,片中对于出身论、阶级差异的讽刺也引起共鸣。
大法官坚信「好人的儿子一定是好人,贼的儿子就一定是贼」。
但没想到,自己的儿子却成了一个贼。
贼是如何形成的?
影片将根源指向了社会环境。
底层百姓没有条件接受教育,甚至连饭都吃不饱。
流落贫民窟的法官儿子,因而走上了犯罪道路。
更讽刺的是,平日里无人在乎他们的处境。
只有犯罪之后,他们才得到了重视,站在众人面前。
70年代末,影片重映。
片中对旧有思想的批判,也呼应了现实中的社会思潮变革。
插曲《拉兹之歌》火遍全国,也一定程度上抚慰了人们历经动荡后的心理创伤。
精彩的故事加上富有当下性的议题,令印度电影深得国人的心。
时至今日,依然如此。
NO.2《宁死不屈》
导演:格齐姆·爱莱巴拉 / 皮罗·米尔卡尼
主演:Eglantina Kume / 纳伊姆·弗拉什里 / 里卡德·利亚亚
制片国家/地区: 阿尔巴尼亚
豆瓣评分:7.0
这是动荡时期第一部引进的外国影片。
在当时非常轰动。
一方面是因为尺度。
现在来看,这部电影并不是限制级,但对于当时受到禁锢的民众来说,确实是石破天惊。
「由于这个电影有女主角米拉换药时露出胸罩的镜头,电影院继续每天爆满……」
而女主角端庄大气的脸庞和她身上独有的坚韧气质,也成为了热门话题。
唤起了民众「对美的意识」。
另一方面,展示了人民渴望的理想化的现代生活。
尤其是被打入「封资修」的吉他的出现,让许多人都很激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