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最近,他没有得奖,很多粉丝都感到不服。
从年初的 " 飞天奖 ",到年底的 " 金鹰奖 ",于和伟从年头陪跑到年尾,竟然都没有拿到那座 " 视帝 " 奖杯。
如果再回溯到去年底的金鸡奖,于和伟还是金鸡奖 " 影帝 " 张译的最佳陪跑。
真惨!
其实,从一出生,于和伟就挺惨的。
1971 年,于和伟出生时,母亲已 45 岁,前面生了 8 个,到他这奶水早给榨干了。
好在他大姐那时也生孩子,于和伟便抢外甥女的一部分指标,吃着大姐的奶水长大。
更惨的是,3 年后,于和伟的父亲积劳成疾,驾鹤西去,母亲靠卖烤红薯,把几个孩子拉扯大,生活艰难可想而知。
为了逃避现实中的贫穷,中学时,于和伟迷上了金庸小说,在虚构的武侠世界里,寻找精神寄托。
经常在家里练 " 迷踪拳 ",有时一不小心就碰碎东西,免不了被母亲一顿揍 ……
1985 年,14 岁的于和伟 " 迷踪拳 " 没练成,却因沉迷武侠小说,中考落榜,他想复读,却交不起 5 块钱的补习费,关键时刻,是一位叫吴红斌的老师出手相助,说:
" 我来带他,5 块钱的费用,从我工资里扣。"
3 岁丧父的于和伟,第一次体会到父爱如山的感觉,尽管复读了,于和伟还是没考上高中,最后选择了抚顺市幼儿师范学校。
在学校,于和伟白天学音乐,晚上到夜总会打鼓赚钱,等到毕业,他自觉学艺不精,担心误人子弟,就报了来学校招人的抚顺市话剧团。
虽然没能当老师,但 " 老师 " 的身份却为他赢得了爱情。
二、
1990 年,进入话剧团后,于和伟并没有上台的机会,只能坐在边幕旁的冷板凳上,学习观摩。
好不容易得了个演电视剧的机会,竟因台词 " 四是四,十是十 " 难倒,令推荐他的副导演觉得 " 忒丢人 "……
于和伟大受刺激,此后随身带着 " 葵花宝典 ",哦不,是《新华字典》,走哪儿查哪儿,终于练了很扎实的内功。
就在于和伟郁郁不得志之时,一个阳光般的女孩忽然出现,阴错阳差地改写了他的命运。
1992 年,于和伟去抚顺歌舞团观看汇报演出,望着台上翩然起舞的 " 台柱子 " 宋林静,感觉自己的心脏被 " 爱神 " 一剑刺穿 ……
为了泡妞,于和伟一下班就飞到到宋林静等车的公交站,守株待 " 静 "。终于,凭借 " 偶遇 ",他和对方搭上了腔。
有一次,宋林静说她的外甥女想考少年宫,于和伟一拍大腿,亮出自己师范生的身份,毛遂自荐给人家当免费老师,终于拉近了与宋林静的距离。
抚顺的冬天,冷得像个冰窖,两人的感情却渐如夏日地表,火烧火燎。
这把熊熊燃烧的爱情之火,让 18 岁的宋林静和 20 岁的于和伟,时而面红耳赤,时而春情荡漾。
宋林静父母发现两人的恋情后,觉得门不当户不对,表示坚决反对,但仍没阻挡住女儿 " 飞蛾扑火 " 的步伐 ……
为了爱情,也为了尊严,于和伟决定放手一搏。
三、
1992 年,21 岁的于和伟考入上海戏剧学院,当时他母亲已经 66 岁,坚决反对儿子丢掉铁饭碗 " 瞎折腾 "。
关键时刻,于和伟开小卖部的姐姐表示:
" 你放心,我就是砸锅卖铁也供你上大学!"
她把儿子的钢琴卖了,换来四千元,给于和伟上学。
踏上离乡的火车前,21 岁的于和伟随口为宋林静哼了一首情歌,一对小情侣就此劳燕分飞、天各一方。
在上戏老师的悉心调教下,于和伟这颗顽石,终于被雕琢成璞玉,演技突飞猛进,加上他面相显老,简直像同龄人的 " 师叔 ",很快便成了上戏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