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大他两届的学长徐峥,都成了他的粉丝,只要一有于和伟的演出,就抢在第一排学习观摩,多年以后,人说当年是追星于和伟的。
于和伟在上海天高任鸟飞,远在老家抚顺的宋林静,听说上戏美女如云,不由得在心里打起鼓点。
在于和伟鼓励下,宋林静考入上戏表导进修班,和他成了校友,远水终于调来救了近火。
在爱情学业都一日千里时,命运不失时机给了于和伟一记响亮的耳光。
四、
1995 年,张艺谋和巩俐合作了分手之作《摇啊摇,摇到外婆桥》,于和伟成为一名群演参演。为了能在张大导演的电影里露个脸,他把脖子伸得老长,拼命抢镜头,回去还和同学吹牛。
谁知,电影上映后,穷得叮当响的他,咬牙贡献了票房,眼睛瞪得像铜铃,360 度旋转捕捉,也没在荧幕上找到自己 ……
第二年,于和伟和宋林静双双从上戏毕业,小情侣又玩了一回 " 比翼双飞 ",一起到南京军区前线话剧团工作。
一进入社会,于和伟立马被教做人,捡起了 4 年前 " 坐冷板凳 " 的老本行,处境一日不如一日。
在上戏念书时,于和伟拍电视剧一天 1500 元,可毕业后到了地方剧团,连 200 元一天的龙套都得靠争取,落差很大。
一次,找上门的剧组说,拍 5 天给 1000 块,于和伟试着讲价,刚说 1200,人家转身就走了 ……
龙套跑到怀疑人生,于和伟十分萎靡,只能借酒浇愁。
一回喝醉,他差点跳江,幸好女友及时赶到,一把抱住他:" 你妈 45 岁生下你,容易吗?我不要你挣钱,只要你好好活着。"
于和伟醍醐灌顶,谁知,女友又说了一句话,让他 " 萎 " 躯一震。
五、
宋林静对于和伟说了 5 个字:" 我们结婚吧。"
这让于和伟既感动又羞愧,他没钱、更没脸娶她,他答应宋林静,拍上第一部戏就把她娶回家。
这时,远在抚顺的姐姐,也不失时机,用一句话点醒了于和伟:" 别把自己当回事,要把干的当回事。"
终于,经过两年的苦等,于和伟终于等来了一个机会。
这次,有剧组找于和伟演一个角色,一天 200 块,戏份只有 2 天,还是跑龙套。
于和伟欣然接受,这部剧叫《曹操》,于和伟饰演男主角身边的谋士 " 荀彧 "。
戏拍完,他从导演面前经过,导演脱口而出:" 这个演员有点意思。"
那一刻,于和伟觉得一切屈辱、痛楚、冷眼,都烟消云散 ……
领到 400 元工资,即将 " 奔三 " 的于和伟,和宋林静如约结了婚。
《曹操》播出时,于和伟已经 29 岁,在话剧团跑了 4 年龙套,还是没看见一丝曙光。
他开始跑北影制片厂看组,运气好时,能和一排演员站一块儿,供人挑挑拣拣。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长得太老面,副导演挨个聊天," 哪儿的?什么学校?老师是谁?"而轮到于和伟时,却总是把他当空气,跳到下一个了 ……
到了 2002 年,31 岁的于和伟总算接到一个活儿,在《大宅门 2》里饰演白景琦的孙子 " 白占安 "。
这个角色戏份寥寥,人设更不讨巧,于和伟硬是用演技扭转乾坤,把一个疯子演绎得深入骨髓,让观众过目难忘。
第二年,于和伟捡了个漏,高希希开拍《历史的天空》,大反派 " 万古碑 " 一角,原定演员要价太高,合作没谈拢。
正当导演找人时,这部剧的三位编剧,竟都是于和伟在话剧团的同事,不约而同地推荐他来救场。
于和伟摩拳擦掌,正准备抱住大腿、大干一场,副导演忽然打电话来,告诉他这事儿黄了:" 原定演员又答应出演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