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上的 " 母夜叉 ",
真这么可怕吗?
这个时代,大家或多或少 " 都有病 "。
要么唯唯诺诺讨好型人格,要么自私自利不顾他人死活;有人懦弱,有人傲慢……
真正完美,自信,在不自损的情况下善于共情,足够包容,没有缺憾的心理健全个体是少数。
但观察室里的观察员们,有知名主持人,有王牌辩论手,有社会研究员,有心理学家,还有三三两两的明星爱豆,他们本应该给出更加中肯、客观、中立的建议,才对得起 " 观察员 " 和自己本职身份。
然而观察团对待张婉婷的歇斯底里,给出了许多负面的个人评价,强调了女方的控制欲,过度表达了对男方的同情——
观察员这种倾向性的描述,对场外观众也是一种引导。
导致场外群情激奋,对张婉婷群起而攻之的 " 网暴 "。
大众仅凭节目组 2 集剪切,就认定张婉婷是个 " 疯女人 "," 令人窒息 "," 全网劝离 ",必然有失公允,不够全面。
诚然,张婉婷是 " 有问题 " 的。
她的强势和控制欲,是对失去主导权的恐惧。她不断索取,希望从丈夫身上得到情感回应,渴望 " 被看见 " 的背后,是自卑和不安全感在作祟——
她内心有一个黑洞,把自己放在了受害者的位置,不断强调自己的付出,和丈夫对自己的亏欠。
然而,内心的空洞需要靠自己填补,寄望他人不断给予肯定,实在太被动了。
但——倒也不必把男方 " 洗白 " 得全然无辜。
没能给到令对方笃定的安全感,不善言辞,过于寡言。行事不够周到和妥帖,没能分担家庭的经济 / 劳务 / 育儿重担……确实会激发另一方潜藏的怨气和戾气:
如果平和沟通得不到回应,那就加倍加量,整个大新闻来引起你的注意。
如同一个撒泼打滚的熊孩子,故意作天作地,只是为了得到父母的关注。
更何况,宋宁峰在自己家监控录像拍下的那种,无奈,摆烂,你觉得是就是吧,那我也没办法,随便你怎么想,爱咋咋地的态度,在录制过程中也有所收敛。
不排除有为了维持公众形象,特地在摄像机前进行自我约束,和 " 演 " 的成分。
与张婉婷自述的那样:丈夫不像外表看上去那么沉闷,两个人其实都是暴脾气,本质上是两个火药桶。
而在镜头面前,宋宁峰突然 " 哑火 ",而张婉婷却由始至终流露出几乎失控的火爆脾气:
更突显出男方的可怜委屈,和女方的面目可憎。
《阁楼上的疯女人》作者桑德拉•吉尔伯特和苏珊•古芭告诉我们:
" 每个温顺善良的女人背后,都或多或少拖着一个癫狂的影子。"
在没谈起感情之前能自告奋勇当导游,有条理地张罗一切,插科打诨迅速暖场的张婉婷,为何一进入婚姻就浑身长满了尖刺?
其实张婉婷有坦诚过她和宋宁峰的 battle:
因为意外怀孕,没有做好身份转换和心理准备,张婉婷在孕期抑郁,一直哭,但男方没有情感上的抚慰,让孕期敏感脆弱的她情绪无法宣泄。
甚至想过跳楼自杀,用消失来 " 让他后悔一辈子 "。
不止情感上的沟通交流匮乏,这对临时组成的小夫妻家庭经济也没有保障。
因为男方不红,收入不稳定,且把存款交给自己母亲,几乎身无分文地进入婚姻,导致两人结婚的时候没有任何仪式感。
在女方大吵一架表示不满之后,男方才想起来求婚,跑去借小额贷款,找朋友借钱才买戒指送给她——
但男方身无分文,最后这枚戒指欠下的钱,是女方分了 12 期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