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还贴心地配有解释图。
好家伙,这阵仗,怕是堪比一个小型军事展吧。
装备到位,还有周密的战术配合。
白军和黄军双方实力不相上下,按照各自的行军计划,一步步逼近,完成。
期间,我们能看到作战时站位上的细节。
比如左手持枪,拐角射击。
再比如双人小组,清理 L 型门道站位。
尽管上述画面只是一晃而过,但也透露着专业。
除了站位,还有完整的作战计划。
在作战的过程中,进攻与防御贯穿始末,期间,既需要队员勇猛直前,也需要各个分队、各个兵种默契的配合。
比如进攻 1 号楼时的片段。
白军在进攻时,有三名队员负伤。
见状,指挥部派出救援队,同时呼叫坦克和步兵战车,从 1 号楼的东边切入,进行火力压制。
这边打,那边救。
与此同时,黄军也没有闲着。
现场的黄军看到了白军有救援队出击,便立刻呼叫总部,接着总部指挥迫击炮进行火力压制。
迫击炮先远程射出第一炮,随后由无人机确定爆炸的地点坐标。
观察手经过勘察计算,修正之前的设计地点,最后再精准设计目标。
不过,看似黄军达成了目的,实际上,白军的迫击炮在开火的同时,也暴露了自己的位置。
可以说,无论是炮兵,还是坦克,皆是一物降一物。
你压制我,我压制你,就比谁更有耐力,更抗造!
作为普通观众,或许里面很多细节看不懂,很多武器装备不认识,战术没看明白,此时内心 OS 是李安的那句话——
我看不懂,但我大受震撼。
确实,晃动的镜头,烘托出紧迫的氛围。
空气中弥漫着炮弹的烟雾,背景音是迫击炮的怒吼,士兵们在中间来回穿梭,不停地向目标进发。
哪怕胳膊被炸断,身体被炸飞,军事行动也不曾有一秒地停歇。
片中,厂长印象很深的一个镜头是——
上一秒,军车司机在和副驾驶的士兵聊近况;
下一秒,那个士兵就没了呼吸。
是啊,比激烈的炮火场面更震撼人的,是一个个肉眼可见消失的生命。
援引一位豆瓣网友写的——
可能技术过硬救了你一命,你可能靠聪颖过人占据最有力的位置活了下来,又可能没有做什么特别的就是运气足够好,可能以上都救不了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