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至连艾丽的狗狗,也成了强化其刻板印象的有力道具。
每一套人狗搭配的服装,都彰显着她有钱没处花的情趣。
也加重了观众和电影中的旁观者们,对艾丽在哈佛玩票的偏见。
片中用许多人物的反应镜头,来凸显艾丽与「智慧」二字的格格不入。
比如艾丽将入学自荐影片拍成了比基尼泳池 MV。
哈佛入学教授裁定团看完目瞪口呆。
艾丽入学带来一卡车行李,确实像来度假。
围观同学一脸戏谑看戏。
别人的自我介绍是「智商 187」,而她张口就是「男生票选出来的甜心」「舞会皇后」。
听得人哑口无言。
就连前男友也常常因为艾丽的无脑发言满头问号,呆愣当场。
艾丽的一切行为都在不断为「刻板印象」加入新注脚。
让观众与电影中的其他角色一起轻视她。
甚至一度有人差点因为女主角的无脑弃剧。
但所有人的「轻视」,都被编剧最大化地有心利用。
调转枪头,成了这部电影成功的制胜法宝。
观众偏爱爽剧,喜欢看各种逆袭桥段。
是以眼见蚂蚁扳倒大象,权威被小人物挑战而瓦解。
从而代入角色,获得打脸出气的心理快感。
这样的期待在电影中的满足,就是艾丽对所有轻视目光的「复仇」。
某次,艾丽被前男友的未婚妻骗到派对上出丑。
残酷现实让艾丽的爱情挽回计划彻底宣告破产。
艾丽意识到,自己在对方眼中永远都是个没有内容的笨蛋花瓶。
不能对他「三十岁前当上议员」的计划有任何助益。
无论多努力挽回,都不会被选择。
她被逼至墙角,才终于幡然醒悟,开启了一系列反击计划。
于是艾丽开始疯狂用功,极度自律。
尽力贴近一个「有脑」角色的标配设置。
而不同之处在于艾丽逆袭的同时也保留了自己的特色。
并没有因他人的嘲笑放弃自我。
她依旧注重外表,保留着金发美女的刻板标签。
电脑要用卡通版。
穿搭也不能降级。
连自荐信也坚持用带香味的粉色信纸。
这就意味着,艾丽要在美貌与智慧两条赛道上都加倍努力。
但就当艾丽靠自己一步步手撕刻板标签时。
电影却再一次加码了刻板印象的存在。
就在艾丽以为,自己是靠努力赢来了许多同学梦寐以求的实习机会。
谁料教授到头来看重的还是她的外貌。
原来女性搭载知识并不能就此瓦解偏见。
智慧在他人看来,也只是增加美女附属情趣的工具。
而这放在男性主导的行业中,至今仍是普遍现状。
但就是这样置之死地的操作,才让最后的胜利变得更加解气。
艾丽仰仗被众人以为肤浅的美发常识,推翻了案件当事人的伪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