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无法让笑 " 解决 " 问题,我们只能在 " 笑 " 里麻醉自己。
如今,不过是让 " 大王 " 带着我们笑得更大声而已。
03
大王下一站?
说呼兰 " 获得 " 大王,Sir 更希望他是从 " 笑果 " 这所学校里毕业了。
细数之前《脱口秀大会》的大王,第一届,庞博,近几年,最好成绩也是去年亚军,如今还在《脱口秀大会》里流连苦战。
第二届,被互联网除名。
第三届,王勉,在获得大王之后,再也没参加之后的比赛,甚至在第四季,成了天花板上的 " 小摆设 ",之后虽然是综艺邀约不断,但正经的 " 音乐脱口秀 " 创作,丝毫不见有何进展。
说是 " 大王 ",却越发变得像 " 小鬼 "。
第四届的周奇墨,在获得大王之后的这一年,就几乎很少再露面了,就连微博也只有寥寥几条商务,和 " 仅半年可见 "。
在 11 月初,周奇墨转发了一条小鹿《女儿红》专场的巡演信息,转发语是: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其中滋味,各有人知。
在之前看,获得 " 大王 " 可以趁热打铁,推专场,做喜剧,都会更自由了吧。
但,如此看成为 " 大王 " 并没能给这些脱口秀演员们获得多少荣誉和希冀的舞台。
周奇墨在大王之后,以一种 " 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 " 的潇洒转身,在《脱 5》里有专场的梁海源、小鹿,宣传自己正在巡演的专场;House、邱瑞也在节目里,预告自己未来创作专场的准备。
" 大王 " 的消失,是有迹可循的。
如果再以某种限制演员创作、表演的管理模式继续下去,那么真 " 大王 " 会越来越少,笑果的脱口秀王国也有可能岌岌可危。
呼兰之后,哪还有那么多能救世的呼兰们?
公司内部的混乱也被揭穿过:
本来是吐槽公司过于公式化刻板要求员工写段子的段子,却又被公司当作给员工解读 "OKR 是什么的 " 教材。
公司就是这样的
(说)呼兰你争取今年每天写一个新段子
我说这怎么可能
(公司说)今年你要争取冠军
我说这个好
公司说争冠军你应该怎么做
我说每天写个新段子
所以 " 大王 " 不是终点,不会是天花板。
眼前只是又一场娱乐造星运动大获成功,未来的影响却仍待考察。
呼兰在获得 " 大王 " 之前,也就已经有了 " 大王 " 的自觉。
在《某某与我》里,他聊到曾经的段子,想加入之前赵本山小品里的一句话:" 我房子装修再好,那只是个临时住所,这个小盒才是你永远的家。"
本来想着聊聊无常,万一走着走着被天上掉下来的小行星砸坑里了,就套用赵本山那句话,变成 " 整的再好,都是白费,反正那个大坑才是我永远都家。"
后来因为周围同事听不懂,劝他别讲这个段子。
呼兰说起这事儿的时候,挠了挠下巴颏,有点不好意思,又沉默了。
得失都是无常。
大家还是不太想听到这样的段子。
它不好笑。
也不好听。
对于呼兰是否要继续顶着 " 大王 " 这条路,继续走下去,或是在《脱 6、7、8》里继续角逐大王。
呼兰还没有给出答案。
可他的决心,或许也是许多同伴的心声:
不论是站在什么样的十字路口。
虽然不知道自己应该去哪里。
但,步履不停。
然而。
这样的 " 决心 " 还是显得有些无力了。
《脱口秀大会》仅仅 5 季,而距离李诞与王建国相认的那顿火锅,也不过十年左右的时光。
脱口秀作为一种大众娱乐形式,还太年轻。
而当每个站上这舞台顶峰的人,都统一自觉地开始收起锋芒,左顾右盼,陷入某种沉重的自我反思时。
Sir 不知道这是好事还是坏事。
至少不是我理解的 " 喜剧 "。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助理:小田不让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