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当好 " 内娱活人 ",首先是得 " 有梗 "。《苍兰诀》中 " 长珩仙君 " 的扮演者张凌赫成功跻身 " 流量 " 行列,除了剧集本身的热度之外,也离不开他在社交媒体上的活跃。
微博官方数据显示,张凌赫 8 月份一共发了 77 条微博,远多于在营业期的其他演员,而且他还会经常回复网友评论,每条评论都有笑点,直接坐实 " 内娱活人 " 的人设。虽然这背后不乏团队的助力,但如果没点 " 喜剧天赋 ",难度还是太高了。
张凌赫:我不是假人
除了有梗之外,勤劳也很重要," 活人 " 的活也是 " 活跃度 " 的活,在血雨腥风的娱乐圈,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
坚持直播的刘宇宁,把 Vlog 做成固定节目的沈月,带 300 套衣服去剧组为了拍照的虞书欣,抖音日更的张凌赫 …… 随便拉出哪一个来,都似乎成为了兢兢业业的 " 内娱活人 " 代表。
想要做到讨喜,还得保持八百倍速冲浪,能跟得上网友的热门话题。之前丁禹兮的 " 一分钟辟谣 " 事件,就为他拉了一波好感。有营销号发布消息称,《大理寺少卿游》一直不开机是因为丁禹兮罢工,他一分钟后就出现在评论区辟谣," 我没有哈。"
马天宇也干过差不多的事
想要成为一个合格的 " 内娱活人 ",人设千万不能崩,无论是综艺、直播、采访,还是个人的社交媒体,都得保持统一,但凡稍微 " 高冷 " 一点点,就有翻车的可能。这其实触达到一个根本问题:硬凹是没用的,只有明星本人的性格,才能决定 TA 能否成为 " 内娱活人 "。
即便一直保持人设不崩,也有极大可能翻车。这就是 " 内娱活人 " 最危险的地方。毕竟 " 活人 " 就是得敢说,敢说就有说错的可能。
" 真性情 " 的明星,往往很容易陷入舆论风波。前段时间,魏晨在微博上和《快乐再出发》的制片人公开对线,就引发了不少争议,还上了热搜第一,在惨淡的内娱成功打造了 " 爆 " 字词条。虽然也有人支持他跟娱乐圈潜规则硬刚,但更多的评论还是说他 " 情商太低 "。
魏晨公开对线原文
同样陷入 " 情商低 " 漩涡的,还有郭晓婷。前段时间她在一个采访里,说了好多 " 大实话 ",比如参加了《演员请就位》,却发现大家都是来搞人际关系的;演《冰雨火》的时候很辛苦,但播出效果却不如预期;有些剧像是在拍广告,自己是说台词的工具人 ……
这段采访释出后,评论区也呈现了很明显的两极分化,一部分人觉得她敢讲又真实,另一部分人则直言她这是 " 又当又立,背刺内娱 "。
郭晓婷采访片段
因为直播时的大胆发言而引起争议的也很多。前阵子刘宇宁直播的时候说 " 古装剧不需要演技 ",虽然他用词已经相对谨慎,但仍然免不了一阵声讨。杨超越也曾经在直播里开玩笑说让粉丝帮她 " 找工作 ",事情闹大之后不得不发微博出来澄清。后来还因为在直播的时候 " 教育网友 ",彻底宣布 " 停播 "。
像王鹤棣这种,走红之后 " 黑历史 " 被起底的,其实也有风险。很多明星在还是 " 小透明 " 的时候,都有半公开的小号,然而在他们逐渐走红后,这些小号会先帮助他们树立一个 " 内娱活人 " 的人设,然后再马上快进到 " 被骂——关闭小号 " 的结局。
这种戏码,已经不是个例。屈楚萧和虞书欣的小号都在走红之初为他们带来了一些加成,但也都因为引起舆论争议而停更。在小号关注度逐渐走高后,每一条微博都难免会被从各种方向解读,带来不必要的公关危机。
" 能当活人 " 与 " 爱当活人 "
残酷的真相是,喜欢 " 内娱活人 " 的,好像只有想看乐子的 " 路人 ",而对明星而言,爱不爱和能不能,似乎也并不是一件可以自主选择的事情。
真正的粉丝,大部分都觉得自己的偶像就当个 AI 也挺好。毕竟现在在内娱当 " 活人 ",代价实在有点大," 反黑 " 的活儿还得落回他们自己头上。刘宇宁直播的时候,弹幕就有粉丝一直在刷:" 哥你快别说了,待会又有人拿去黑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