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少年了,宫斗剧还是出道即巅峰,仍没有后来者能超越这一部。"
就在前几天,《甄嬛传》已经开播 11 周年的消息登上热搜,一时引发网友讨论无数,作为不少人的 " 电子榨菜 " 和精神家园,《甄嬛传》几乎成了 " 经典宫斗剧 " 的代名词。
而近来重温经典老剧,看完剧情,又翻看过去种种花絮照,恍然发觉,2003 年开拍的宫斗剧《金枝欲孽》,到如今,也快要 20 年了。
一直以来,关于《甄嬛传》和《金枝欲孽》两部作品 " 谁更经典 " 的争论从未停止,有人从立意比较长短,有人从人气争论高低 ……
但在我心里,一切不止这么简单。
某种程度上来说,《金枝欲孽》是一部比《甄嬛传》,乃至后来同样大火的《延禧攻略》《如懿传》等等所有宫斗剧都更懂人性、也更悲悯的绝佳作品。
在《金枝欲孽》里饰演尔淳的佘诗曼,后来出演《延禧攻略》里的辉发那拉氏,被观众称赞演技太好,赋予了戏中角色复杂的灵魂。
图源:《延禧攻略》
可如果你认真看完《金枝欲孽》,你会叹息《延禧攻略》里 43 岁的佘诗曼,完全输给《金枝欲孽》时期 28 岁的自己。
不是佘诗曼的演技退步了,恕我直言,是于正的剧往往浮于表面,太过讨好观众的情绪。
爱和恨都来得太突然,虽然实现了戏剧上的大起大落,但细腻性、延展性都很差强人意,留给观众和演员回味咀嚼的空间太小。
所以根本就是在耽误佘诗曼这种极其擅长驾驭细腻内心戏的演员。
我爱《金枝欲孽》,就是爱那部戏里绵延不绝欲语还休的细腻情感,关于爱情的、亲情的、友情的,它一点都不快餐,很像是嘴边的一阙词,反复吟咏,也不知其况味到底如何。
戏里的人,也像是古典语境里的段落,表面上看,每一个字都认识,但组合在一起,就是迷茫、怅惘、困惑。
像是黎姿饰演的侯佳玉莹,更像是佘诗曼饰演的董佳尔淳。
不管戏中还是戏外,这两个角色,当年都争得很厉害。
关于佘诗曼和黎姿到底谁应该是女主角,谁应该拿 TVB 最佳女主角奖,我印象中,媒体和观众就差没开个辩论赛了。
后来,还是黎姿拿到了最佳女主奖,那几年黎姿一直被人诟病演技太差,只能当当花瓶,凭借《金枝欲孽》拿奖后,她自己很激动,观众也说终于赢了。
这是戏外。
戏里,争得最多的也是这两个女人。
但到底谁赢谁输,我觉得还是要奉上戏中张可颐饰演的安茜所说的那一句:" 过了今晚,大家心里就都会清楚,只会有人输,而根本不会有任何人赢。"
是的,后宫争斗,从来没有赢家。
因为说到底,那些如笼中鸟一样被困在皇城里的人,从进宫那一天开始就一直在失去。
有的是" 一入宫门深似海,从此萧郎是路人 ",如董佳尔淳和福雅两姐妹。
有的是 " 花开花落自有时,总赖东风主 ",从此一生,都际遇如浮萍,徒留无可奈何,像是如妃。
也有的,是输在自己那一颗纯良美好的心,一点一点,随着梧桐叶黄,滴漏声断,而被蚀磨殆尽,如一开始只是想出宫做个平凡女子,后来却不得不留在宫中的安茜。
她们都输了,但说真的,比起《延禧攻略》,比起《甄嬛传》,这部剧里的每一人,都让我觉得输也输得好看。
因为越往后,她们越不想争,也越明白,在这个人人都做不得主,人人都在谋算的地方,每个女人都掩着无数辛酸——她们本是天涯同命人,何必相煎急。
董佳尔淳前半部,一直都在争,一直都在谋算。
到了后半部,若说输,没有人比她输得更彻底。
亲生的姐姐就在身边,但是不能相认,最后还连累姐姐为了救她,而选择服毒自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