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也是各大牵扯到女性的热点事件中,女性脱口秀金句总能适时派上用场的原因。
毕竟无论是女明星还是普通女性,总或多或少有相似的困境。
桩桩件件,构成如今大众眼中脱口秀的「女性视角」。
然而吊诡之处,就在于「女性视角」本身也备受争议。
有人尊重,有人反感。
认为女性视角是脱口秀作弊用的流量密码者也不在少数。
但女性群体创伤与困境的诉说被定性为特殊视角。
本身也在证明着女性脱口秀表演者并非主流。
让女性扭曲自我,停止诉说并不能解决问题。
反而是让不必被强调的「女」字,变得稀松平常才是自然化之。
女演员的性别经历,决定着稿件的灵感来源。
生活中的群体性别歧视,以及个人的经验创伤带来源源不断的素材。
演员生活的波折与不幸反而成就了创作,无奈地模糊了「幸运」的边界。
但也正因事件本身严肃而沉重,想轻盈起来就需更加费力。
毕竟用暗色衬托亮色之前,直视暗色也需要莫大勇气。
所以极易因悲剧过于顽固,而变得「不好笑」。
隔壁《一年一度喜剧大赛》中的「姐尽全力」组合。
从《妈妈的味道》《退鞋》到《请赐教》。
每一个聚焦女性议题的作品都争议颇大,也从侧面反映出这一题材的创作难度。
然而即便如此,仍有一个又一个脱口秀女演员坚持向前。
也正是因为她们深切意识到发声的珍贵。
不只是为自己,也是为了更多女性。
当表演者在台上直面自身的苦痛,也能给台下默默哑忍的他者以勇气。
正如杨笠谈起自己父亲的去世,用笑容去抵抗无常。
节目内外,都让人心生温暖。
片中玛丽娜抹掉眼泪走上台,袒露自己的乳腺癌抗病史。
自我和解的同时,也让更多的女性关注起自身的健康问题。
喜剧中的脆弱未必没有力量。
同时,凯丽在性侵者面前用喜剧抵抗权威。
在台下一众唱衰声中也坚持表演完整。
彼时幽默本身已是最好的反抗姿态。
她不只声援了众多性侵受害者。
也变相给了同行业其他女性从业者以清澈的勇气。
有人举灯在前,后来人就能少些孤独与黑暗。
就像颜怡颜悦在进入行业之前已抱定信念。
公共话题之下,需要女性的声量。
当越来越多女性明朗而坚定,又会为更年轻的后来者示以榜样的力量。
毕竟同样都是女性,我又有何不可。
由此,点成线,线成面,女性的声音彼此之间也会共振。
她们互相声援,拧成一股实心力,开始推动行业格局的进化。
她们争取同工同酬,抵抗不公权威。
努力拓展着作为女性喜剧人所能触碰到的边缘。
国内的脱口秀表演环境仍然还处于起步阶段。
但各个性格迥异的脱口秀女演员们,无一不在尽力开辟新的通道。
虽然女性发声之路道阻且长,但抵不过行者无疆。
就像脱口秀也许不能改变悲剧,但能重塑悲伤的姿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