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 年,电影《加菲猫》上映时,有人记录下电影院里的一幕
现在再提到去电影院看电影,相信大部分人都会选择别的娱乐方式。
因为现在我们没时间,看个电影要小半天,周末还不如窝家里睡会儿,或者找几个朋友去夜店,或者去按摩,或者去撸串。
关键的问题是,我们发现,即使现在电影院倒闭也不影响我们的生活。
看电影就一定要去电影院吗?
买票,约人,走进影院,坐下来,看电影;已经成为过去看电影的方式。
无论电影院的设备如何进化,4D 座椅 +4K+ 各种说不上名的先进技术武装到牙齿,我们提起电影都失去以往的冲动了。
有人会说电影票贵,花时间。虽然电影院里的放映技术在不断升级,但电影院逐渐失去了本身的功能性。
电影不只是一种现代艺术形式,在当年文娱匮乏的年代,电影一定程度上承担着文化普及的作用。
《天堂电影院》
在一些偏远的地区,还有一种 " 流动电影院 ",有人专门开个面包车拉着简单放映设备去放映露天电影。
村头的小广场上
那时候的电影院十分简陋,票价也很便宜,几分钱到几毛钱几块不等,更多的是公益性质的。
记忆中夏天夜里老人手里的蒲扇
那个年代,看电影主要是一个气氛,电影内容具体是什么,坐在板凳上、水泥地上、菜地里的观众似乎不会去细想。
在城市里,去电影院则是一种都市节日,大家都看一部电影,第二天上班上学讨论的都是一部电影的内容。
2009 年央视报道
而在当时的年轻人中,电影院又是一个情感懵动的地方,老狼的《恋恋风尘》里唱道:
午夜的电影 写满古老的恋情 在黑暗中为年轻歌唱
电影院给每一对憧憬爱情的灵魂提供了一个前哨站,会有人流泪,会有人安慰。
曾经的电影院是连接所有人的纽带,我们在这里讨论剧情,讨论演员,讨论爱情,讨论生活。
《爱乐之城》里电影院的座位上坐着两个炽热的灵魂
而如今,文艺产品又多又杂,我们曾经没有选择,现在到处充满着选择。电影院也失去了社交职能,同时,人与人之间的隔阂也逐渐变大。
新上映的电影,我们直接可以在流媒体上同步观看,有条件的话,家里搞个好点的投影仪,蓝牙音箱一连,外卖一摆,家庭影院可比日常电影院自在。
上映不了的新电影,我们滑动几下手指就能找到各种资源,网盘里存好了,想什么时候看就什么时候看。
实在有想看的,那就花个 28 块钱抢先看全集,或者花 6 元钱充个 VIP 也就看了。
平常公司中午摸鱼或者上下班通勤,足够看四五个电影解说。
任意打开短视频平台,世界各地的小美和小帅扑面而来。
看着网上电影院从业者的悲歌,我们也只是难得地一同抬头表达对电影院的不舍。
但阵痛之后,我们生活照旧,依旧可以在网上讨论小帅和小妹的奇妙冒险。
这时候,我们才发现,电影院早已不是我们生活里的必需品。
或许,这个时代里的我们已经不需要电影院了。
而一部《阿凡达 2》或许不能拯救整个市场,但至少能让各个影院挺到过年。
设计 / 视觉:壮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