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一龙这样的,能红真是奇迹。
这是一位在圈内做经纪人的朋友,口中的原话。
作为经纪人,她见过的艺人比我看过的电影都多。在她眼里艺人是纯粹的商品,而朱一龙的使用说明上则写着——该产品不符合出厂条件。
朱一龙身上有很多标签,例如安静、松弛、迟钝 …… 这些标签并非缺点,却让人觉得,朱一龙不是很会做明星。
毕竟这是娱乐圈,最浮躁的名利场。
身处其中,就连台前人畜无害的小绵羊,台下都是八面玲珑,比猴还精。朱一龙身上的特质,显得和周遭格格不入,他更像是娱乐圈外的旁观者。
这样的人很难做好明星,却不难做好演员。
影帝的争议
这段时间,有关朱一龙的争议一刻未停。
因为不久前,他捧起了金鸡影帝的奖杯。
这既是金鸡的领奖台,也是流量和演员的分叉路口。接过奖杯,朱一龙自己明显也有些手足无措,「我是真的没想到,有一天我可以站在这里。」
接踵而至的,便是关于这份荣誉的争议。
有人觉得朱一龙实至名归;也有人觉得这是奖项黑幕,是金鸡落水,丢掉了公信力 ……
所有争议,最终都指向同一个问题:
朱一龙,配不配得上金鸡影帝?
我倒觉得,这个影帝并不意外。
首先,《人生大事》确实是一部成功的好作品。
更确切地说,这是档名利双收的电影——作为国内首部聚焦殡葬行业的特殊题材作品,它成本不足 6 千万,却收获得了 17 亿的票房(豆瓣 7.3 分),跻身中国影史暑期档票房前十。
演员和作品是相互成就的,这份成绩,离不开朱一龙的呈现。
在以往的荧幕作品中,朱一龙大都是安静内敛的公子。
就连导演刘江江都说,他第一次见到朱一龙本人后,心就凉了半截。这个男孩安静、优雅、礼貌、漂亮 …… 但就是不像自己想象中的三哥。
莫三妹这个角色,彻底颠覆了朱一龙惯常的荧幕形象。要想让观众相信这样的颠覆,其实很难。
但他很快就打消了导演和观众的顾虑——镜头里的他剃着寸头,穿着背心裤衩,脚踩着拖鞋,时不时还会飙两句脏话。
随着影片开始,他跳下车,大摇大摆地走到巷内,接过一包烟,顺手就捡起火盆里纸钱点燃,一路上操着一口方言骂骂咧咧 …… 仅仅两个镜头,莫三妹这个角色就让观众深信不疑。
朱一龙不只是扮好了角色的皮相,也立住了人物的内瓤。莫三妹的人物弧光,是被朱一龙逐步点亮的——
莫三妹从一开始的不务正业、吊儿郎当,到最后他与父亲和解,开始主动承担责任 …… 每一处人物细节都被处理得自然平滑,恰到好处。
朱一龙流畅自然的表演,和剧组的用心呈现,才是这部电影动人的原因。
论成绩和价值,这部电影得奖丝毫不会让人觉得意外。论表演,朱一龙晋升影帝也是实至名归。
事实上,如若换作其他演员并不会争议至此。
唯独朱一龙是个例外,因为在绝大多数人眼里,他是靠耽改一炮而红的流量艺人。被流量喂屎多年,观众对于流量,难免带有成见。
然而,朱一龙根本不算是一个纯粹的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