笨拙的演员
众所周知,朱一龙是突然间蹿红的流量。
殊不知,他是娱乐圈里走得最慢的演员。
内娱绝大多数流量,都是先成名后演戏。
比如内娱初代顶流,四大三小——鹿晗、吴亦凡都是韩团回国偶像,空降内娱时粉丝就不计其数;三小只本就是照着小虎队 + 韩团模板打造的偶像团体;李易峰《加油!好男儿》出道,古早选秀得利者;唯独杨洋算是靠戏出名,却也没有表演的专业背景(军艺舞蹈系)。
朱一龙,是流量中的特例。
他是专业院校毕业的演员,入行整整 13 年,成名前还在内娱坐了足足十年冷板凳。跻身流量赛道后,他能率先站上山头,既是意料之外,也是情理之中。
意料之外在于,如今的内娱,留给普通人的机会少得可怜。
更何况,朱一龙并不算是一个有天赋的演员。他和大多数人一样,出生在普通家庭,生活按部就班,成绩中等偏上。
关于以后要做什么,他从没有过明确的规划。直到高三,妈妈建议他参加艺考,他这才后知后觉地学起表演。
决定艺考后,朱一龙在培训班紧锣密鼓地抱了仨月佛脚。
2006 年春天,他走进北电考场,顿时就傻了眼。
那一年上万人报考北电,录取名额却只有 19 个。报考队伍里,学生们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根本没有像朱一龙这样临时起意的。
本身就毫无优势,表演才艺时他还连摔两跤,换谁都知道,这次肯定没戏了。
谁曾想,崔新琴老师,偏偏就喜欢这个笨拙的高中生,她告诉朱一龙——你虽然是一张白纸,但可塑性很强。
几个月后,朱一龙揣着录取通知书,惴惴不安地走进大学校园。这位迷茫的高中生,就这样被拽进了北电。
走进北电后的第一堂表演课,就是要解放天性。
老师要求学生们站上台扮丑,只有大家都觉得丑,才能下台。表演开始没多久,同学们就接二连三地走下台去。直到最后,台上只剩下朱一龙一个人孤伶伶地站在那里。
那段时间,朱一龙常常在想——我可能就不适合做演员,毕业以后还是找个朝九晚五工作吧。
眼看就要放弃了,期中考试朱一龙却拿了高分。
那次考试的题目是:等待。
老师要求无实物表演,不能有台词,要仅凭肢体动作完成考题。
朱一龙上场时,便假装拿着两个雪糕,期间他一会儿看表,一会儿把嘴凑上去,舔掉雪糕融化的痕迹,直到最后,他丢下雪糕落寞的转身离开。
表演结束,崔新琴对他赞不绝口。
朱一龙才慢慢开始相信,努力练习是能够磨练演技的。自此之后,他每天 5 点起床,出晨功、磨演技、练台词 …… 四年如一日。
他也慢慢有了野心,想在中国电影史、电视剧史上留下名字。他笃定只要肯脚踏实地,这些都是可以靠自己赢来的。
朱一龙相信,日拱一卒,功不唐捐。
大三那年起,他一连拍了十余部数字电影,什么角色都愿意尝试。
这样的低成本电影,既不赚钱,也难成名,影视院校的学生们向来不屑一顾。
朱一龙却觉得:" 人不应该看到希望才去努力,而是努力才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