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新京报的标题是这样的:
" 买电影票难过春运火车票 "
" 盛况 放映到凌晨 4 时依旧满场 "
" 苦追 影迷连跑四天还买不到票 "
" 观众吐心声:确实想看《阿凡达》"
零下十几度的寒冬,高达上百的票价,没有劝退观众的热情。
3 个小时的视觉体验,堵上了膀胱,捱过了尿意的折磨。
那一年," 阿凡达 " 不仅仅意味着一部电影,更象征了电影艺术真正走进大众的视野。
也就是 2010 年,《第十放映室》的年终总结里充满对中国电影未来的希望:
"2010,100 亿,都仿佛预示着一个全新时代的正式开始。"
而如今,时隔 13 年,无数次 " 跳票 " 的《阿凡达 2:水之道》终于内地定档—— 12 月 16 日,北美同步上映。
被视为 " 救市之作 " 的《阿凡达 2》,却恐怕大概率无法完成影迷们 " 万人空巷 " 的期待了。
好消息是,一部《阿凡达 2》至少能让电影院挺过这个冬天。
但春天什么时候来,以及会不会来,没人知道。
想说的太多,能说的太少,我们是否还能在未来看见电影的无数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