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问孤高自傲的林妹妹,怎可能觉得自己无用?她还嫌一匾一咏不够 " 大展奇才,将众人压倒 " 呢。
贾府后期日薄西山、出多进少,也是黛玉知而宝玉不知。让宝玉这个天下无能第一去判断黛玉有用无用,着实令人笑掉大牙。
从头到尾,编剧抓着黛玉的 " 小性子 " 无限放大,将世外仙姝林妹妹抹黑成一个面目可憎的怨妇。
" 山中高士晶莹雪 " 的薛宝钗,一样被拉下神坛。
宝姐姐并不一开始就外热内冷,她也有过偷读西厢记的叛逆日子,可封建礼教、女子身份,让她受困一生,只得借着冷香丸的 " 冷 "、压制 " 欲上青云 " 的 " 热 "。
然而在编剧笔下,宝钗变成 " 以貌取胜 "" 攀附男子 "、连三流网文都不屑再写的势利眼女配。
八戒:老猪比你动人多了!
探春也十足十离谱,自尊自爱又颇具管理头脑的探春,变成一个自卑、爱搞雌竞的恨嫁女。
何况,迟早出阁的探春,竞争对手怎会是凤和钗?
还有雌竞的妙玉、坚守贞节牌坊的李纨 …… 总之槽多无口。
编剧自以为抓住了角色要点,便意淫着大做文章,将原著里可敬可爱的杰出女儿,个个改成不三不四、极度媚男的丑陋模样,这独一份的毁经典能力,也算另一种意义的功力深厚。
编剧但凡读过原著,都不会忍心把封建时代里最无奈的女孩们,变成封建思想最忠实的拥趸和践行者。
其肤浅,震古烁今。
竟还敢自我宣称 " 女性力量 "?我呸!
男性的凝视
女性角色的自我贬低只是其中一面,对应另一面,是公然吐露的男性凝视。
第一个环节,编剧就自以为是地拎出几个男性角色,对大观园女孩多方评判。
但评判标准其实只有一个——
好不好娶。
林黛玉,葬花是行为艺术,目的还不是为了 " 勾引宝玉 "。
而且性格不好、不懂礼教,不能娶。
史湘云,性格好,可以娶。
探春,女强人,有才不恶,我喜欢,可以娶。
几个人合计下来,最 " 高质量 " 的女子,还得是安心给男人守寡的妇德典范李纨。
嗯?我看完只有一头杨幂问号。
原著中北静王身份尊贵、年轻貌美,又能跟宝玉玩一块去,不可能是个粗鄙男子。
秦钟虽然沾染恶习堕落早亡,临死前终也大彻大悟,并不是天生坏种。
柳湘莲误会尤三姐致其自杀后,情愿出家绝断尘缘,也是偏正面人物。
可编剧就盯着难得的几个正面人物霍霍,将自己的男凝目光投射到正常人身上,让书里最不可能讲出这些话的男子,去肆意地造谣和侮辱女性。
也很难想象二十一世纪的现在,竟然还有如此理直气壮、明目张胆的厌女桥段,竟然还在一档宣称 " 女性力量 " 的节目里公开展示出来 ……
其卑劣,用心可诛。
像 " 表姑 " 变 " 表姨 " 这种常识错误我都不稀得讨伐了。